出門前穿上用留香珠護理過的外衣,再噴灑上摯愛的香水,由此開啟美妙的一天;出門時在車里放上車載香薰,撫平堵車和長途跋涉的焦躁;回家后用香氛洗發水和沐浴露洗去一天的疲憊,再點上香薰蠟燭、抹上香氛身體乳,在放松和平靜的心情中睡去……人類對氣味的依賴和想象,讓“嗅覺經濟”悄然崛起。
據歐瑞行業數據顯示,中國香水市場在2015-2020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達14.9%,未來5年預計為22.5%;2021年,中國香水市場的銷售額為136億;到2025年,中國香水市場零售額將達到300億人民幣;而全球市場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2025年將達到4321億人民幣。未來幾年,全球香水行業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01
人類尋香史
人類使用香,至少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0年,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就已經開始使用不同氣味的香水沐浴了。縱觀古埃及、中國、印度、巴比倫、希臘等國家的歷史,存在許多關于香花、香草、香料、香油等的影子。
據歷史資料,香水的英語單詞Perfume起源于拉丁語Perfumum,意思是“透過煙霧”。在遙遠的石器時代,人們認為物體焚燒后散發的煙霧是神靈與大地的聯系,因此香在宗教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中文的“香”字的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半部像禾黍成熟后散落的許多籽粒,下半部像盛糧食的器皿,合起來表示農作物成熟后散發出香味,因此在中文中“香”的本義指谷類散發的氣味,后來泛指一切具有芳香特征的事物,如花朵、香料、熏香等。
香的工業化是從16世紀的歐洲開始的。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香水都是被貴族壟斷的奢侈品,直到1953年雅詩蘭黛推出具有沐浴和香油的雙功能香水“朝露”,開啟了香水能夠為尋常百姓所使用的時代。在中國,人們對香水的接受程度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提高。研究表明:當代消費者不僅提高了香水的使用頻率,更將香水類的產品,如香氛、香薰等,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02
國貨香與小眾香崛起
如今,Z時代的消費者對精致生活和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提升,為國貨香水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香水行業研究白皮書》,30歲以下的消費者對大牌的追求逐漸淡化,并且他們熱衷于追求木質調、水生調等較為清心寡欲的小眾香型。例如2017年某國產品牌,依據中國家庭用鋁壺煮水的共同記憶,推出了香水“涼白開”,最高月銷達40萬瓶,2018年全年銷量突破100萬瓶,一度爆紅網絡。
同時,國貨浪潮也讓“國風”香水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席之地。圍繞著“中國風”概念的產品迅速“出圈”,比如在產品原料上,使用中國傳統香材梅、蘭、竹、菊;在產品名稱和包裝上,以昆侖煮雪、頤和金桂、飲雪探梅、青梅煮酒等典型中國意象為香水進行命名和包裝。獨特的東方情調也讓品牌在早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也讓中國的香氛文化蜚聲國際。
03
東方香調引爆“嗅覺經濟”
得天獨厚的天然香料資源,吸引眾多“芳香產業”品牌采用中國原產地花卉蒸餾。在《2020年中國香水行業進出口現狀》分析指出,我國天然精油及香料產量約為世界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我國擁有芳香植物1000種以上,其中進行批量生產的天然香料品種已達120余種。如占世界總產量80%的傳統出口商品八角茴香油和占世界總產量90%肉桂油,還有聞名世界的薄荷腦及薄荷油等都是我國著名的芳香產品。
歐瑞數據表明,預計到2025年,全球香水市場將突破4000億大關。東方審美調制出的個性化的香氣,將自主研發產品品牌化,突出“中國香”的獨特性及“中國風”的文化價值,中國香類品牌有機會乘著Z時代消費轉型東風,讓自己的產品突出重圍。
04
芳香產品爆品推薦
推薦理由
1.大容量,滿足家居日常需求;
2. 配帶有滴管,買家使用方便;
3. 香型豐富。
推薦理由
1.小巧易用,方便隨身攜帶,時刻補香
2.10ML裝,滿足每日使用,方便補充香水原液;
推薦理由:
1.輕巧便攜,可車載使用;
2. 凈化空氣,霧化過程持續釋放負離子;
(文章來源:阿里巴巴全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