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在亞洲最近幾周因疫情原因關閉的工廠、能源短缺和港口容量限制都有所緩解。美國主要零售商也表示他們已經進口了大部分假期所需的東西。此外,海運費率已從創紀錄的高價位出現回落。
雖然這些都是好消息,不過有關經濟學家和企業高管表示,消費者對商品的強勁需求、美國港口的持續擁堵、卡車司機短缺和全球運費上漲將繼續影響經濟復蘇。另外,更多的極端天氣和疫情反復的風險可能再次堵塞供應鏈。
?
報道稱,供應鏈瓶頸緩解將增加商品需求量,同時降低物流成本。如果持續下去將有助于緩解通脹的上行壓力。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口等待卸貨的船舶數量有所增加,但仍徘徊在創紀錄水平附近。
?
根據南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數據,至11月19日,有71艘集裝箱船停泊在海上,低于三天前的峰值86艘,預計三天內將有17 艘集裝箱船抵達。航運和零售業高管表示,美國港口積壓的訂單預計預計于2022年初結束。
?
數據顯示,最近幾周跨太平洋運費有所下降。在截至 11 月 12 日的一周內,跨太平洋運輸集裝箱的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一以上,為兩年來最大降幅。根據Freightos波羅的海指數,本周運費上漲約5%,至每40英尺集裝箱約14700 美元,但仍是去年同期水平的三倍多。
?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主管 Louis Kuijs 表示,全球范圍內供應鏈問題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該研究機構對涵蓋 45 個經濟體的“國家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供應鏈中斷已經或將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達到頂峰。
?
雖說離供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還需要一段或者更長的時間,但終歸是聽到了些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