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東南亞—從發現到履約》
成為一名優秀的跨境商家的關鍵,是要有商品供應的硬實力,也需要對消費市場獨到見解。 為了深入了解東南亞消費者,Lazada攜手新加坡電商解決方案供應商Synagie、GroupM,在印馬菲新泰越六個東南亞國家,對38,138名電商用戶進行了調查,編制了《轉型中的東南亞——從發現到履約》電商消費者行為報告。報告展示了東南亞消費者對于網購的真實反饋,旨在幫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東南亞消費者的電商行為、購物歷程、關鍵驅動因素及期望。
上期,我們通過發現篇的內容共同探討了,消費者是通過哪些渠道發現進而購買商品的。從展示到成交,網購流程環環相扣,海量曝光后承接有效轉化才能變現流量。在展示之后,用戶的消費心態又是如何起伏,哪些因素最能推進成交,商家維度又該著重哪些方面調整?本期《轉型中的東南亞——從發現到履約》消費篇帶你一探究竟!

消費者進入網店或點開商品詳情頁,這對各品牌商來說,往往意味著他們在獲客上已經成功了一半,那如何在眾多商品中拔得頭籌?報告顯示,在接受采訪的東南亞消費者中包郵、價格區間和LazMall標簽成為他們最主要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

而對于商家而言,也更加明確了店鋪運營的優化方向。①參與包郵項目并在主圖和詳情頁打標、②精選極具性價比拳頭商品配合推廣引流、③入駐LazMall提升品牌信任度。
完成點擊后,詳情頁內容質量便是留存準客戶的關鍵。本地語言優化標題以及商品描述、精準簡要凸顯賣點亮點。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閱讀,視頻和圖像更容易被用戶記住。
據統計,98%消費者都有過只看縮略圖就把商品加購的經歷,與沒有視頻的商品詳情頁相比,有視頻的商品詳情頁對消費者的轉化率高80%。

除視頻外,店鋪能在用戶點擊進入后提供身臨其境而又流程清晰的購物體驗,并輔之以別具吸引力的商品推銷手段,便能有效引導消費者走完發現、考慮、有意愿并最終購買的流程。


商品評論是獲得社會認可的重要來源之一。除了商品描述和圖片之外,來自真實消費者評論更可為商品提供了全面介紹、使用場景、體驗感受。消費者的認可往往比商家的描述更有說服力。

除了用戶的評價,平臺對商品以及店鋪的評價也同樣重要。有近90%的消費者表示,在對店鋪未產生信任前,會查看店鋪評分,進而決定是否購買。當消費者發現并接觸到長期出色的店鋪運營狀況時,更加有助于鼓勵他們做出最終購買決定。

在Lazada,店鋪的評分主要體現在商家評分、準時發貨率、聊天回復率這三項,消費者在瀏覽商品詳情的時便能查看到。

在國內,完善的電商運營體系以及高效物流履約已普適孕育了大批具備運營知識和貨品供應能力的優質商家。而《轉型中的東南亞——從發現到履約》報告的意義,也正是希望幫助更多商家了解東南亞消費市場的點滴,因地制宜迭代運營經驗,把好貨賣向南洋。下一篇我們將會聊聊東南亞消費者對于商品交付的期待,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