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就在不久前的三月份,人民幣匯率漲到外貿人“急火攻心”——在岸人民幣3月1日最高報6.3048元,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
但4月中下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改年初強勢,走出一波急速下調的行情。
自4月19日以來,人民幣匯率連續跌破多道關口,半個月時間跌超3000基點。5月6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跌破6.73,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貶值幅度亦超500點。
整個4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4.19%,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4.51%。
1
市場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與美元指數快速走強不無關系。5月6日,美元指數一度站上104,為2002年12月以來首次。
3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爆出了一個40年來的最高值——漲幅高達8.5%。美國的CPI同比漲幅已連續六個月高于6%,物價一直在上漲,通脹率已連續六個月超過6%,遠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的平均目標。
歐洲最大保險公司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安稱,烏克蘭危機或使美通脹率突破10%。高盛公司經濟學家則警告,由于美濫用制裁導致通脹加劇,美經濟在2023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將大幅上升至20%至35% 。
5月4日,美聯儲臨時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有望“軟著陸”,但承認這將非常具有挑戰性。
當日,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決定加息50個基點(即0.5%),并宣布將于6月1日正式開始縮表。這是美聯儲今年內第二次加息,也是美聯儲22年來首次一次性加息50個基點。
本次加息后,意味著美聯儲向銀行收取的借貸費用推高到0.75%至1%,更高的借款利息有助于對抗物價上升,因為它會降低人們對汽車和房屋等產品的需求——這是美國通脹的兩大驅動因素。于是,美聯儲可通過此舉來保持美國最大限度的就業和物價穩定。
考慮到美元的地位,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可能引發全球金融環境收緊,造成負面外溢效應——國際資本將快速流向美國,新興經濟體貨幣可能貶值。疫情以來,因美國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南非等均出現大量資金外流。
今年以來,相對美元,新西蘭元貶值6.12%、歐元貶值6.83%、英鎊貶值8.7%、日元貶值幅度甚至高達13.3%;人民幣匯率則下挫4.74%,跌幅還是比較小的。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對出口企業來說意味著利潤的增加,但也要注意到,我們的出口市場未必盡在美國。據測算,一個月內,美元兌人民幣的隱含波動率從2.6%上漲至4.2%,歐元兌人民幣的隱含波動率從4.6%上漲至10.5%,這同樣意味著外貿企業可能面臨的匯兌風險損失。
比如今年如果以歐元和日元結算貨款,我國出口商則面臨較大的匯兌損失。
2
人民幣未來怎么走?
最近不少外貿人在熱議結匯時間點。
受出口承壓、中美利差收縮甚至倒掛等內外部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短期內仍有進一步貶值的壓力。不過,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彈性的不斷增強,目前外匯市場情緒較為穩定,多數機構認為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概率較低。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近日表示,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有基礎有條件適應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
5月15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將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9%下調至8%。此舉傳遞出清晰的政策信號,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花旗分析師認為,人民幣相對美元短期仍將承壓。在美聯儲較其他央行更為激進的收縮政策以及全球避險情緒的支撐下,美元有望在短期繼續維持強勢,這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貨幣造成壓力。花旗私人銀行研究團隊預計,如果中國經濟增速企穩,中美國債息差回歸正值,人民幣匯率或將企穩。中長期而言,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比重也可能增加,在中長期或將有效穩定人民幣匯率。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鑒于人民幣對CFETS籃子在過去15個月顯著升值、且基本面因素有所轉弱,預計人民幣匯率還會進一步貶值。預計未來幾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會進一步走弱,年底達到6.9。由于近期美元保持強勢勢頭,中國出口和經濟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在年中可能突破7這個關口,不過年底應該重新回到7以內。
中金公司認為,人民幣匯率短期在突破重要技術點位后會有一定的走弱壓力,但壓力相對可控。中長期看,中金公司認為人民幣匯率將向長期均衡水平逐步均值回歸,并據此預計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