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回望2022年過去的8個多月,全球供應鏈在疫情反復、區域局勢動蕩、全球通脹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壓力有增無減。放眼將來,市場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供應鏈壓力或將延續至2023年上半年甚至更久。常態化趨勢下,賣家要如何應對?跨境物流服務企業又該如何升級,配合賣家打好這場“攻堅戰”?近期,數字化跨境供應鏈服務商驛瑪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馬飛與雨果跨境分享了他的看法。
01-?精細化運營趨勢下,跨境物流行業的新變化
跨境物流行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運力不穩定、履約時效難控、運價持續波動等諸多痛點也日益尖銳,對跨境電商賣家經營產生深刻影響。
據企業成長協會ACG 2021年的調查顯示,疫情以來,41%的受訪企業表示面臨供應鏈挑戰,包括:貨物運輸的延遲或取消、數據獲取及分析能力不足、缺乏專業供應鏈管理知識和高昂的物流成本等。高昂的供應鏈成本,牽動著廣大賣家的“生命線”。馬飛注意到,以2021年為轉折點,賣家普遍對供應鏈管理有了更高的追求。“真正具有長遠眼光的賣家,他們都非常清楚未來制勝的關鍵在于供應鏈能力。”?他說。
降本增效的需求迫在眉睫,但問題的根源在于,跨境供應鏈鏈條長,斷點多。長期以來,供應鏈管理主要依靠人力處理信息和文件,存在信息滯后和效率黑洞。據統計,超過60%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費用屬于罰金和延遲等待等非計劃性費用。流通效率的提升需要產業級的升級整合,針對賣家的訴求,跨境物流行業開始了自我革新。據馬飛觀察,近兩年,行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數字化水平。物流履約和庫存管理,影響著用戶體驗的提升、銷售策略的制定以及現金流的健康。為提升上述兩大環節的把控能力,賣家對物流數據的及時性、豐富度、精準度及顆粒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物流服務商逐漸加碼對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投入,通過數字化技術滿足賣家個性化需求,并提升自身運作效率。
第二,服務專業度。當下賣家的備貨普遍采用少批量、多批次的策略,需要物流服務商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危機處理能力以及更靈活的管控方法。服務也不僅局限于將貨物安全、及時送達,還需根據客戶實際的出貨安排,為其制定合理的物流方案。
第三,合規性。合規運營是跨境賣家長遠發展的基石。近兩年,全球經貿環境變幻莫測,電商平臺政策也再不斷更新,如亞馬遜今年4月發布的入倉新規。物流服務商一方面在不斷提升對相關政策的關注和理解,給到賣家合規建議;另一方面,也在提升自身的合規能力,確保能幫助賣家及時、合規入倉。
綜合上述變化來看,跨境物流已進入數字化、專業化的發展階段。雖然目前數字化的水平尚處于初期,但馬飛認為“數字化綜合物流服務,將成為跨境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跨境物流的數字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驛瑪科技在這個過程中,從一開始就特別重視科技的力量。通過組建“強科技基因?+?深耕供應鏈?+?全球化視野”的隊伍,驛瑪科技將跨境產業的供應鏈服務經驗及準則形成標準可視化產品,并通過精細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優化供應鏈成本和效率。
放眼當下全球環境,客觀挑戰此起彼伏,針對跨境賣家物流和庫存成本管控的痛點,驛瑪科技也分享了一些供應鏈管理的見解和建議。
02 -?復雜形勢下,如何做好供應鏈管理?
當前,全球航運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海運費也出現回落,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賣家的經營壓力。但從長遠來看,供應鏈物流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具體而言,包含以下方面:
運力問題:高通脹下,歐美市場需求疲軟,導致海運市場艙位和箱源供大于求。據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預估,2023年運力供給將增加8.2%,而需求面僅上升2.7%。不過運力供給仍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如美國環保法生效帶來的部分船只淘汰、減碳需求下船舶減速、船期延長、受運價下跌影響,小規模船隊逐漸退出北美市場等。
運價波動:今年5月以來,從亞太出運的現貨價格一直在大幅下跌,如今已降至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運價回歸“正常”有利于整個供應鏈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但也將影響長期合同市場。
港口擁堵、運營中斷:高通脹引發的歐美罷工潮今年以來此消彼長,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導致運營中斷。預計短期內歐美多個主要港口的擁堵問題很難得到緩解。
面對上述潛在壓力,提前規劃供應鏈乃是關鍵的應對之策。那么,賣家需要什么樣如何做好供應鏈管理?馬飛從庫存管理和物流履約兩個角度給出以下建議:
庫存管理方面,賣家需要具備敏捷彈性的供應鏈能力。當前,全球消費市場波動巨大導致產品銷量不穩定,賣家可以根據實時銷售需求,來小批量多批次備貨,以有效降低商品多生產、多采購帶來的額外庫存成本。另一方面,在多平臺多渠道銷售的布局下,賣家也需要同時建立起一盤貨的庫存管理能力。
“中央一盤貨的庫存管理,加上彈性敏捷的補貨能力,可以讓賣家的供應鏈更有彈性。當然,這種供應鏈方式相對更復雜,同時也需要有更靈活、有能力的物流服務商的配合。”馬飛如是說。
物流履約方面,賣家需要提升對各環節精細化管控能力。由于供應鏈各環節環環相扣,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賣家需要借助數據運營,對跨境物流的各環節都做到精細化管控。
馬飛指出:“利用數字化工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履約環節的異常風險,減少因為管控不足導致履約異常,拖累供應鏈的計劃。另一方面,也可以和供應鏈計劃環節更加有機的串聯,讓供應鏈計劃和物流履約形成一個整體的閉環,發揮更大的價值。”
例如,當前旺季備戰,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工具來高效備貨。基于自研平臺的數據分析,驛瑪科技給到賣家下述物流建議:隨著海運準班率提升至40%,賣家可以合理分配快船與普船的比例;同時考慮到目前美西與美東的大柜差價,賣家也需要分配好美西和美東的到港;此外,在消費市場需求走低的背景下,也可以考慮拼柜出運。
03 -?科技加持,做賣家身邊專業貼心的數字物流伙伴
無論是彈性的供應鏈方案還是精細化的物流履約管理,選擇有能力的數字化綜合物流服務商,利用便捷、高效的數字化工具,將是快速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而這恰好也是驛瑪科技所擅長的。
“以往服務商承擔的更多的是執行角色,行業中也存在一些賺差價、甚至卷錢跑路的亂象,但我們想做的是客戶身邊專業貼心的合作伙伴。供應鏈庫存成本其實遠超單純的物流成本,但這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平時難以察覺,卻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影響賣家經營,我們希望用更多過數字化的手段,幫客戶一起解決冰山下的各種潛在威脅。”馬飛說道。
那么,驛瑪科技是如何幫助客戶的?
在庫存管理方面,賣家普遍擁有管理混亂的痛點。以深圳某賣家為例,其店鋪主營大件商品,SKU 1000+ 以上。長期以來,其補貨流程都是通過線下進行,運營和物流部門需要不斷同步數據,來跟進物流狀態和FBA倉送狀態。偶爾會出現溝通造成商品缺貨下架,影響listing排名。此外,對于銷量不好和利潤較差的SKU庫存管理相對混亂,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分析其銷量和利潤,以制定適合的備貨策略。
針對上述痛點,該賣家在驛瑪科技團隊的幫助下,采用了其自研的MIT供應鏈管理系統。通過這套系統,賣家實現了包括工廠、國內集貨倉、跨境物流、海外倉,最終到平臺倉庫的全程可視化跟蹤。同時,MIT系統還可以利用平臺的銷售數據和客戶自身的銷售計劃,提供SKU級別的庫存可視化分析,補貨提示和斷貨預警。
通過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工具,以及驛瑪科技供應鏈專家團隊的解決方案支持,該賣家大幅提升庫存管理效率,優化了銷量不好和利潤較差的SKU庫存和補貨策略,實現了精細化的庫存管理。
而在物流履約方面,不合理的附加費時常讓賣家力不從心。馬飛指出,這些費用主要包括操作疏漏產生的不必要的費用,以及一些海外代理利用信息差賺取的差價。以最常見的碼頭堆存費(Demurrage)與超期用箱費(Detention)為例,由于跨境物流鏈條長、環節多,運營人員往往需要登錄海外不同的網站或系統,手動逐一查詢每條柜的狀態,效率低下,加上語言不通、時效及信息真實性無保障,極易出現操作疏漏。
為避免這些費用產生,需要服務商在運營層面有更好的計劃性和調度能力,也需要通過可視化讓客戶了解各環節費用。對此,驛瑪科技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其自研系統,掌握海運實時信息來配合客戶提前安排對應物流進程。利用獨特算法機制,驛瑪科技在該系統中聚合了境內外所有物流數據,并將其分析、打通、并可視化。用戶可以通過賬號一站式登錄,掌握每個集裝箱的實時狀態、接收潛在的威脅預警,并了解各環節的費用。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LA/LB港口約有54%的集裝箱產生了滯箱費,粗略估算每個集裝箱產生超過300美金的滯箱費。而同期驛瑪科技承運的集裝箱中,只有約1%的集中箱產生了滯箱費,平均費用僅為2美金。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驛瑪科技的核心思路——用數據可視化填補供應鏈效率黑洞。而這也在驛瑪科技的所有產品中均有體現,包括FBA專家服務、全程跨境物流、數字化目的港服務、一件代發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每一位客戶時,驛瑪科技都會單獨建立一個由技術團隊與供應鏈專家組成的項目小組。一方面,他們幫助客戶能夠快速落地驛瑪的產品,讓賣家更實時掌握貨運信息及費用;另一方面,技術和供應鏈專家也能直接聽取用戶反饋,以便對產品升級迭代,做到專業化、專屬化。
04-關于未來
在交流的最后,馬飛也談到了驛瑪科技的未來計劃。他表示,驛瑪科技未來要專注做好三件事。
第一,是繼續加大技術投入。致力于構建起全球貿易的基礎設施級的數字化供應鏈平臺。第二,是拓展服務網絡。目前驛瑪科技團隊主要駐扎于中國和美國,后續計劃在東南亞、歐洲、中東等地設立辦公室,服務到更多的全球客戶。第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培養更多懂數字化、懂供應鏈、懂中國市場又懂全球市場的供應鏈人才。
“我們希望通過對數字化持續的投入以及我們面對客戶的理念,能影響到行業內的從業者,讓整個行業一起來重視供應鏈的數字化,讓行業變得更好。”馬飛最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