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做跨境電商的朋友跟我吐槽說:好不容易趕在年終的時候爆了一波單,本以為可以輕松一陣子,卻被一些糟心的事情打亂了計劃。
問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快遞的問題!這位朋友賣的是售價均在1000歐的鏡子壁燈,產品本身重量就不輕,為了壓低總體成本,他一時猶豫選了運費相對低廉、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的快遞。成本是降低了,但是投訴變多了。這段時間,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處理售后,甚至在大半夜還會接到一些莫名奇妙的電話。
“我的快遞為什么這么久,還沒送到?”
“我收到的商品有損壞,請幫我趕緊處理!”
“能幫我把派送地址改一下嗎?原來那個地址填錯了。”
“你能不能在xx這個時間送過來?”
......
因為物流環節存在的各種紕漏,他只好大半夜起來,求爺爺告奶奶給客戶賠禮道歉。人都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及時回復買家的這些問題,一些訂單紛紛出現了退貨的情況,搞得頭都大了!
這次的經歷讓他后悔死了,并坦言:“早知道這樣的結果,我多花點錢找個有服務質量的快遞,也不至于發生這樣的事情!”
無獨有偶,曾就有賣家坦言,物流體驗不佳是做跨境電商過程中硬傷!稍有不慎,時間、精力、金錢全部搭在里面!
物流體驗不佳也是許多賣家們遇到的普遍問題。有個做了亞馬遜2年運營的賣家說:“老外跟國內消費者還真不同!他們是體驗至上,對購物體驗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物流服務這一塊。這其中最嚴格的當屬歐美客戶,他們不僅要求物流時效快,而且還希望物流公司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曾有公司對物流滿意度做過調查,以德國市場為例有90%的消費者在網購的過程中表示過希望賣家能及時將包裹送達至他們手中;甚至還有83%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會根據賣家的物流評價來決定是否會購買該賣家的商品。
所以,快遞公司的配送方式和時效問題已經在消費者的跨境購物體驗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眼下盡管旺季已過,在前段時間的購物狂潮中,小派明顯可以看出賣家們對于跨境物流體驗的需求表現得很迫切,找了多家公司進行對比,但實際體驗的結果卻令眾多買家大失所望。
因為很多買家提供的收件地址是私人住宅,快遞員上門派送常常會出現由于無人在家而造成的快件不能簽收的情況。對于物流公司這邊來說,快遞員也會因此而難以掌握收件人的具體收貨時間,進而導致雙方的時間難以匹配,從而造成配送時間延長、購物體驗降低等不良影響。
倘若此時收件人再臨時提出需要變更收件地址信息的話,那對派送流程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