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商家峰會近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現場來了很多的賣家,除了大會的跨境電商大動向以及各分論壇的干貨分享之外,還有一個媒體的采訪環節,這也是代表著很多一線賣家朋友的問題,直接對話平臺關鍵性人物,以及直接對話平臺的超級大賣家們,本文先為大家分享專訪速賣通總經理思函,看看小編為賣家朋友問了哪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以下專訪實錄內容:
主持人:我是阿里巴巴的堯一,今天很高興各位媒體老師能來到速賣通大會的現場,可能很多媒體老師都不知道速賣通是什么,速賣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個跨境電商零售平臺,它主要面向海外的消費者,這個可以幫助大家更形象的理解。速賣通它從2010年創立起來,到現在已經9年時間了,現在它在整個全球有1.5億的消費者,我們主要面向的國家已經有220多個。
我再隆重介紹一下我們速賣通的總經理思函,他的全名叫王明強,花名是思函,思函是一個老阿里了,2005年有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大部分時間在淘寶做搜索,也負責過淘寶的運營,所以他在搜索、運營、賣家的成長等方面都有非常豐厚的經驗。思函是2018年6月份思函加入速賣通,大概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速賣通在無論是用戶增長還是市場拓展上都可圈可點。剛才大家聽了思函整個大會的演講,各位媒體老師有什么問題需要跟思函交流嗎?
記者:我是羊城晚報的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替商家問的。現在在速賣通這一塊還有哪些品類它的增長速度比較快或者是賣家比較少,機會比較多?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亞馬遜最近有一些變動,就是海外這一塊跟它類似的業務還是要繼續做的,您對于這一塊的市場接下來的競爭格局怎么看待?謝謝。
王明強:我覺得關于品類的問題,實際上速賣通是一個全品類的平臺,這個跟有些其他的平臺差別是比較大的,實際上我們認為在這個平臺上現在絕大多數品類都是有機會的,如果說用戶關注比較多的品類,其實還是什么?還是在中國制造方面,我們的生產制造能力比較強的品類,比方說我們說的3C、小家電,像我們的玩具、百貨,包括我們的一些服飾,因為中國的服飾供應鏈非常強,所以它非常具有性價比的優勢,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非常不錯。如果籠統的回答,我認為所有的品類或者大多數品類其實都是有機會的,但我們現在平臺確實賣家已經比較多了,新加入的賣家有什么建議呢?我還是希望這些賣家還是找準他們的目標的用戶群體,目標的國家以及目標用戶的特征,這樣他會更容易去發展,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為我們海外的市場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用戶它的偏好區別是非常大的,你很難想到一個賣到俄羅斯的衣服能夠同樣賣到西班牙或者賣到巴西,賣到南美,這個還是有挑戰的,就是用戶的偏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建議,如果是新加入平臺的賣家,還是要定位清楚,就是我主要優先服務于哪一個類型或者哪一個國家的用戶,這樣的話你差異化的、精準化的制定自己的貨品策略,乃至于用戶和服務策略,這樣的話你就會成長的比較快,如果我認為我的貨品主要是面向俄羅斯或者主要面向于西歐,那么你從設計上,從貨品提供上就不一樣,甚至于你的客服是有俄語的語言能力,還是有西班牙語或者是法語的語言能力,或者有葡萄牙語的語言能力,實際上這都是有區別的,所以這是我的第一個回答。
第二個,我覺得競爭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倒不覺得競爭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如果剛才大家聽了我講的東西,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其實整個海外的電商市場待開發的市場和領域實在太多了,基本上在絕大多數國家有90%以上甚至95%以上的用戶還沒有電商化,跟中國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覺得在這種前提下任何一個電商平臺,至少是像速賣通,我們優先考慮的還是怎么樣更好的滿足這些用戶需求,怎么樣更好的解決用戶所面臨的問題,我相信未來哪一個平臺能夠更好的解決用戶這些問題的話,無論是讓他們能夠買到更豐富的商品,賣到那些他們在當地根本見不到、買不到的商品或者說給提高提供更好的服務,給他們提供尤其像中國制造這種,就是既豐富、品質又好、性價比高的商品,我覺得哪一個平臺把這些東西解決好,哪一個平臺就有更大的空間,所以對于速賣通來說我們眼里永遠是兩個,第一個是用戶,第二個是商家,這是我們平臺,甚至于阿里巴巴做我們基礎業務的一個根本,所有的競爭都是源自于用戶,滿足用戶需求是第一位的。記者:我是南方日報的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剛才聽了你的演講,你提到發達國家和中國網絡消費的比例,發達國家會很低,這個是不是和當地社會的經濟現狀和消費習慣有關系,因為如果加上成本、結算成本、稅費,還有各方面,其實電商這個模式在國外可能的確沒有在中國這么有活力,或者沒有物流成本做支撐,所以它的提升空間其實是有限的,你怎么看這兩者的區別,怎么來提升在線消費的比例,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明年速賣通主要的方向主要是在電商和社交的結合,我知道國內是有友商或者有更強的社交體系的存在,導致阿里我們只看到的一些社交是通過淘寶直播一些小范圍的切入,并沒有把控一些社交渠道,在國外可能也面臨這個問題,社交也有自己的公司、平臺,阿里怎么結合,最終成為一個成交結算的步驟,因為這個可能涉及到社交平臺自身的一個利益,我不知道阿里在國外在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王明強: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兩個問題,看來你對這方面還是有研究的。
第一個問題我覺得從趨勢來講,電商的比例一定會越來越高,電商本身它就是能夠給我們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因為商業這件事情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其實他所考量的東西還是比較簡單的,像你剛才說的當地的物流、稅費等等這些,從我的角度來看,其實它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原因,比方說稅的問題,其實現在無論從線下,歐洲所有的渠道,因為它的法制比較健全,稅都是要合法的,這是沒有問題的。而從物流成本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更多是一個結果,其實是它To C的電商沒有那么發達,所以它的物流成本才比較高,而屬如果你到歐洲去看,會發現它To B的物流是非常發達的,而且成本是非常低,我們說物流很低其實是規模效應,當你的單量、用戶量、滲透率沒有那么大的時候你形不成規模效益,那它的平均每一單的成本自然就比較高,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結果。為什么在歐洲電商的滲透比較低?我覺得是跟歐洲傳統商業環境是有關系的,因為歐洲線下的商業傳統是非常發達的,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成為他們轉型電商的一個包袱,因為所有線下的商業它都有巨大的線下的投入,線下的門店、線下的一些CRM、ERP的系統,都是非常完善,這樣的話如果它要做線上的話,它很難像我們國內一樣,沒有那么強的線下的包袱敢對線上做大的投資,而歐洲因為有這個包袱,所以它很多做電商的都是把線上作為線下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比方說它的價格一定要跟線下是一樣的,這樣你們想一想,線上和線下如果價格是一樣的,線上是不是還有那么多的人會去買,但同樣到線上的話它的成本是很低的,你的價格又定的跟線下一樣,這個其實就失去了電商的競爭力,但這個不是用戶的問題,也不是平臺的問題,其實就是歐洲傳統商業的一個包袱問題。而且歐洲大量所謂做電商的人,他們做的我認為都不是電商,我只是在線的零售而已,多少錢進貨、多少錢賣出去,中間的價差是多少,刨除這些成本我的毛利是多少,凈利多少,它是這么一個邏輯,像中國,像淘寶、天貓平臺化的電商邏輯其實是非常少的。但是我們到海外去看,現在我們也看到巨大的機會,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歐洲現在這種分散的、零散的這種電商帶來的巨大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成本太高,不同的平臺相互競爭,獲取用戶的成本太高。第二個從用戶端,因為無線化越來越強的話,這些用戶手機里所能裝的應用,他能記住的網站永遠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這么多的電商平臺,成本高、效率低,我覺得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如果你們現在到歐洲去看,我跟歐洲很多國家現有的電商,無論是還是電商平臺都聊過,其實他們都有非常強的轉型的期望,但是他們又不太懂平臺,所以他們非常希望跟阿里巴巴進行合作,來整體的改變歐洲的電商的生態,我只是舉歐洲的例子,其他區域,中東、非洲也有不同的特點,但剛才我理解你的問題,像稅費、像物流等等這些東西,我認為可能歐洲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對社交來說,我認為這個對任何一個平臺其實都是機會,因為在海外社交其實是相對一個開放的系統,但是社交最典型的趨勢就是分散性和多元化,社交永遠都不是一個流量集中的媒體平臺,無論是SNS還是一些內容的網站,它都體現出了用戶關注度的分散化和多元化,在這個情況下,我覺得做好社交最重要的一個還是你的產品和技術能力,你是不是能夠把你的整個電商體系跟外部社交無縫結合,讓我們的用戶能夠非常便利的在社交平臺和電商網站之間做流轉,甚至于把我們的電商的很多功能集成到社交平臺去,我覺得這核心是一個產品和技術能力,而這種產品和技術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有的,甚至于我認為只有少數的平臺才有這種能力。而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比方說在俄羅斯,剛才我提到的未來跟俄羅斯最大社交VK的合作,我們會有深入的整合,這一點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二點我認為還是你本身平臺是不是多元化,因為社交網站上的用戶就是多元化分散存在的,所以你要觸達這些用戶一定要精準,一個3C的發燒友你給他推服裝沒有任何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賣家,你的平臺貨品能不能也精準的做分類,匹配這些這叫網站上的用戶,這是另一個對平臺能力的挑戰,而這個能力我認為要靠兩個,一個是靠我們的賣家,因為我們阿里巴巴,我們的速賣通是一個生態,所有賣家自然而然就是細分的,他自然而然就能夠跟這些社交上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對接。第二個就靠我們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能力, 我們有一個好的算法能夠給不同類型的賣跟社交的用戶做精準的匹配,所以我認為這兩點,從結合上這兩點比較重要,而且我認為這兩點是速賣通和阿里巴巴我們天生具有的優勢。記者:我是自媒體人,因為我是2007年就開始做跨境電商的,以前是做之類的,還有亞馬遜之類的,我有兩個問題也是替賣家咨詢的問題。第一就是版權,速賣通的知識產權、專利之類的東西,這一塊平臺有一個怎樣的認知?第二個問題剛才也有提到一些,就是速賣通的引流優勢在哪里?這是賣家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王明強:我覺得第一個知識產權,這不是一個可以去討論的東西,知識產權永遠都是一個必須做到的東西,尤其我們到了海外一定要符合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的要求,我們整個阿里巴巴有一個平臺治理部,這個不只是對國內的,對海外的商品也是這樣的,我們有非常嚴格的,無論是基于算法,還是基于人工,還是基于平臺的一些核查的方法,所以這一點無論怎么樣,我希望賣家,因為你是針對賣家的,我覺得賣家一定要知道合法合規是我們平臺運營的基礎,無論對于平臺還是賣家,所以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從引流方面,引流方面其實速賣通這個平臺我剛才在演講的時候也提到了,我覺得未來我們有多元化的方法能夠去幫助我們的平臺和賣家引流,甚至有些方法是我們平臺獨有的。第一個就是我們會跟當地很多合作伙伴深入的去結合,我剛才提到在俄羅斯和俄語區跟當地最大社交的結合,這是獨一無二的優勢,同時在其他地方,像剛才提到的西班牙的英吉利百貨,這是西班牙最大的線下的商業,還有很多線的Mall,還有很多自提點、零售店等等這些東西,我只是舉個例子,我們跟它有一個合作協議,這樣的話它大量當地的資源也會為我們所用,這一點不只是提升我們對當地賣家的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會通過線上幫我們線上來引流,所以這是第一個,就是加強跟當地的合作。第二個社交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做好社交不是簡單去做就可以,關鍵要實現規模化的社交,就像我剛才提到你要很強的平臺化的產品技術能力,要有非常強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力,同樣要能夠愿意去發動商家,你真的愿意去幫助商家成長,而不是收割商家,我覺得這一點都是我們速賣通的優勢。同時我們不斷強調的是,當獲得這個用戶之后,速賣通平臺愿意把用戶真正的給到商家,讓商家長期的來運營這些用戶,讓這些用戶成為商家的粉絲,而不是一次性的商家只是把貨拿出來,我把貨賣給消費者,這個消費者更認這個平臺,而不是認你這個商家,我們不希望這樣,我希望消費者是因為這些商家而來到速賣通平臺的,這是我們的邏輯最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是真誠希望幫助商家和平臺。記者:我有三個問題想要問一下王總,第一個目前整個跨境電商賣家群體他的思維是從賣貨思維到平臺思維,整個市場也淘汰了一部分賣家,面對這樣一個趨勢,我們平臺做哪些方面的調整?另外今年我們有什么樣的計劃幫助中國的品牌或者國貨品牌,以結果為導向,您是否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合適的KPI,這是一個問題。
王明強: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第一個我覺得平臺的塑造和品牌的出海是一個趨勢,但另一方面并不意味著以前我們的工廠或者貿易商、供貨商他們就沒有空間了,我覺得品牌的塑造和出海是一個趨勢,但它更多是一個增量,我們原有的賣家群體,我認為他們未來也有很大的空間,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對于品牌的成長和出海,速賣通在今年將非常重視這一點,我們在幾個方面其實都會去幫助這些品牌的成長和出海。第一個從我們平臺的營銷活動,我們在今年的每一個大的營銷活動都會有專門針對品牌出海,針對中國品牌專門的流量和營銷的模式,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們在我們速賣通整個前臺產品,就是用戶的首頁各個地方看到的產品,也會增加針對中國品牌的宣傳的趨勢,這個你們現在也能看到,我們的首頁都有專門推品牌的。第三個因為品牌大多數都有自己比較強的用戶運營能力,所以我們更多的產品將會對這種品牌商家變得非常的友好,像我剛才在臺上講到的產品,一旦用戶對你這個品牌產生了關注,每次用戶進入到整個AE的首頁就會更容易看到你這個品牌最新發布的內容,你發布的新品、商品等等這些東西,所以我們整個在我們的產品,在我們的營銷,在我們對外的活動各個方面都會去幫助我們的品牌走出去,所以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更重要的是,我們速賣通對海外用戶整體的心智的打造也會從以前簡單的,我們是多元化、性價比的貨轉向為打造中國的品牌,這是品牌的東西,我們也會這么去做。比方說現在有很多比較成功的例子,像我們在俄羅斯、西班牙這種地方,像我們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手機,周邊的家電的產品,什么掃地機器人,平衡車、華為,還有很多國產的品牌其實已經在我們平臺上做的不錯的,所以我們在營銷的時候要突出的就不僅僅說這是一個來自于中國的貨,它的質量非常好,價格又便宜,我們目前會在海外用戶的心智上,就會突出這是在中國就有品牌,就有消費者心智的,而且對于海外這些用戶也非常有價值,我們會主打這樣一個心智,這還是我們一個整體的策略。記者:第二個問題就是關于速賣通它的定位是一個國際化的品牌,目前其實也有一些海外賣家的入駐,我想問一下關于目前這部分賣家占總體賣家的情況,海外賣家跟中國賣家兩者表現的差異?
王明強:我們現在也在發展一些海外的商家,另一方面我覺得對我們速賣通中國的商家一定要清楚,正像我剛才說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賣家仍然會是速賣通最大最重要的一個賣家和貨品的基礎,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所有商業的根基都是貨,中國永遠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最完整的供應鏈和整個銷售體系、生產體系最完整的這么一個制造業的基地,在這個基礎上只要有了最豐富的、全世界都適用的中國貨,那中國的賣家依據于這個貨,永遠都是速賣通這個平臺最重要的一個賣家群體,未來很多年一定是這樣,就是它不是空的,它是基于中國制造業在世界最強的統治力,是基于這個。我們為什么要發展海外的商家,其實海外的商家分幾種,主要還是跟中國的商家和貨品有一定的互補性,確實有一些貨品,如果在海外有些商家他們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尤其有些個性化的,比方說我們去看意大利,有很多手工制造的鞋、家具等等這些東西,它的設計是符合當地用戶需求的,所以我們主要還是為了能夠對中國貨品有所補充所以發展海外商家。第二個客觀的講,阿里巴巴一直以來是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一直是想賦能全球的中小企業,海外我們發展的這些賣家更多也都是海外的中小企業,我們確實也有一個理想,就是阿里巴巴的技術能力、平臺能力能夠真的幫助到更多的人,不只是中國的人,也有海外的中小企業,這個也非常關鍵。第三個很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發展海外的這些本地企業也好、商業也好,其實也是給中國的商家和制造能力提供了新的機會,比方說我們現在很多在意大利,在西班牙、在俄羅斯等等,很多在當地的品牌,當地的商家跟我們的合作,其實都是通過中國的一些合作伙伴跟他們去合作的,而現在我們有一些在當地的品牌,其實他們也是跟國內的品牌在合作。就像我剛才說的,比方說他賣一個3C的東西,其實整個全世界基本上海外沒有這種生產制造能力,即使是一個當地的,比方說意大利、西班牙當地的一個3C的品牌,其實它設計出來制造都是在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在嘗試做這樣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制造能力,中國的土地品牌跟海外品牌發展結合起來。其實我們發展當地更多的是提升當地的基建能力,在當地做布局,未來也是更好的幫助中國的制造能力和品牌走出去,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而且現在我們也在跟一些國內的品牌在合作,因為它在中國生產,尤其有些大件它要運到海外,物流的成本是非常貴的,所以我在跟他們合作,他們也在看海外相應的合作,有沒有把一部分相應的能力搬到海外,比方說在中國生產,但是有一些當地的用戶運營能力和當地的服務能力,是跟海外的線下或者是線上的商家去合作的。簡單的講未來海外這批商家跟中國是互補的,而且絕大多數的銷量和用戶還是來自于中國的這部分跨境的商家和品牌、貨品,而且我認為未來很長一時間是改變不了的,這是由中國制造業對全世界制造業的統治力所決定的。第二個我認為我們去發展海外的商家和當地的中小企業,也是給我們中國的品牌和工廠提供了一個新的出海的一種新的模式,也給他們提供了新的機會。記者:我還有第三個問題,想了解一下速賣通目前上面的企業級買家大約有多少,是否會推出像小額批發這樣的業務?
王明強:是這樣的,我們現在速賣通上的賣家其實絕大多數都是企業賣家。我指的是企業級的買家。
王明強:我們絕大多數的買家都是C,還是個人買家為主。對速賣通來說,我們會一如既往堅持我們跨境的B2C零售平臺這么一個定位,我們不會主動的大張旗鼓的去發展ToB的業務,你們也知道在整個阿里巴巴集團,像ICBU、中國供應商等等,其實他們是ToB的業務,我覺得我們的合作還是非常不錯的,我們是有戰略分工的。而且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ToB,你做一個ToB和ToC的業務,不只是賣的是什么貨,你的整個服務體系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ToB和ToC是完全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在2C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要幫賣家和買家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會一如既往在這個方面去深挖。
記者:我問一下您一個比較宏觀的問題,我們知道速賣通是全球唯一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和地區的一個零售平臺,碰巧這幾天我們國家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正在舉行,習總書記在峰會上提出來提出要把“一帶一路”走的更深更實,他也提出了三個期待,我想請問一下速賣通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未來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深化合作方面有什么具體的規劃?
王明強: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阿里巴巴速賣通我們主要還是基于中國的商家和貨品,怎么跟中的大政方針能夠結合到一起,騎士隊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個,目前我認為在整個“一帶一路”區域的國家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我們有超過一半的用戶就是來自于“一帶一路”的國家,大概一半的成交也是來自于這些國家和這些區域,我們大多數“一帶一路”的國家增長是非常快的,像非洲很多國家,我們年增長達到甚至超過了100%,當然未來這些國家和區域的空間同樣是非常大,怎么去做呢?我覺得有幾點是比較關鍵的,第一個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其實大多數的“一帶一路”的國家,就是他們的互聯網支付和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中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而電商大家都知道是一個上層建筑,即使你對這些商品有興趣,但是你下不了單,或者下單之后物流送不到,你的消費者需求也是沒有辦法滿足的,所以我們第一優先級還是幫助這些國家提升他們的基礎的物流和支付能力,我舉個例子,為什么我們現在在俄語區,在俄羅斯能夠做到絕對的市場第一,而且連續很多年都是一樣,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在若干年之前就布局了俄羅斯,跟我們集團的、螞蟻、這些業務一起深入俄羅斯,改善俄羅斯當地基礎的物流、支付這些水平,我們跟當地的政府合作伙伴一起,比方說把整個俄羅斯的海關、通關,包括當地的物流系統很多地方都做了全面數據化的升級,包括整個流程的梳理,菜鳥也在當地建立了當地的倉,建立了當地的物流系統,所以正因為我們在當地做了這些事情,在幾年以前做了這些事情,所以我們才能夠在俄羅斯現在具有統治力的市場地方。在其他“一帶一路”國家也是一樣,我認為“一帶一路”走出去,我們企業也是要有企業精神,首先想的不是我要掙多少錢,還是要幫助這些國家和區域改善他們的基礎設施,怎么樣提升他們的物流能力、倉儲能力,提升他們的通關能力,把這些更多的數據化、數字化,把我們的產品和平臺能力更好的賦能于當地的企業、當地的合作伙伴,無論是當地的海關、當地的稅務,還是當地的物流企業,我覺得這是第一個要做的基礎工作,這個東西做好之后不止對速賣通,可能對于所有當地的電商生態都會有大的發展,這也是阿里巴巴的使命,我們希望建立生態,賦能當地海外的市場,我認為這個是最重要的。acabfd628802390d.jpg" width="742" >記者:我是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您剛剛也提到我們很多速賣通的賣家都來自于廣深地區,那您怎么看待現在華南地區,包括制造業、貿易整個現狀,對于廣東的這些企業出海有什么建議?
王明強:我覺得廣東這些企業對于速賣通非常重要,我前一陣子剛到廣州和深圳轉了一圈。
記者:比例、占比大概是多少?
王明強:這個涉及到數字,我不知道能不能講,但是廣東確實是整個速賣通賣家比例最高的區域。我對廣東這邊企業的一個建議,我覺得第一個很重要的是,就像剛才說的,我們有大量的貨品,而且是物美價廉的貨品,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要精細化,能夠獲得大量的用戶,但是未來整個電商體系的發展一定是對用戶精準,能夠精準的去運營用戶,精細化的滿足用戶需求,所以你有大量的貨,但你還要有越來越多的方法能夠知道你的貨怎么精細化的分類,不同的貨品適合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用戶,同時針對這些區域不同類型的用戶做精準化的運營和服務,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我覺得還是要和速賣通平臺一些新出現的產品工具和大的方向結合,比如像今年我們重點布局、社交等等這些獲取用戶新的方式,包括智能化的方法,在這個時候我相信很多的商家,如果你跟平臺大的策略能夠結合到一起的話,你將會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流量和用戶,以及幾乎,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也是我剛才講的,我覺得品牌化是一個方向,我建議有能力的商家還是要去塑造我們的品牌,我們在阿里巴巴的速賣通還是有情懷的,我們對中國制造、對中國商品還是非常有自信的,非常非常有自信,我們做的商品質量我到海外去看,海外的那些賣家、那些品牌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都認為中國制造的商品其實質量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怎么樣把這種東西能夠真正的傳遞給海外的消費者,消除一些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中國商品的一些誤解,我覺得光靠速賣通平臺一定是不夠的,一定是靠賣家跟我們一起努力,這里面怎么樣建立自己的平臺,怎么樣給我們海外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這是需要我們去共建的,當然這不是我們對我們這些賣家一個普遍的要求,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做,但是我希望有理想的,能夠做不一樣東西的商家往這個方向也去適當的發展,我覺得這不只是賺錢的問題,我覺得可能也是我們中國商家、中國制造以及依托中國商家、中國制造的阿里巴巴和速賣通對于中國的一種社會責任。主持人:謝謝思函的分享,今天的訪談先到這里,謝謝大家對阿里速賣通的關注。
(來源:外貿的那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