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跨境電商圈封號潮成為熱門話題,進入熱搜榜。最近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繼亞馬遜中國頭部大品牌因違規被凍結下架后,近期越來越多的中小賣家開始面臨封號,而封號的原因,同樣是因為有償,或者返現刷好評和惡意刪差評等等。
而這些賣家除了面臨封號處罰,還需要面對資金鏈斷裂后而陷入欠債的困境。本以為處理完大品牌就可以塵埃落定,沒想到這只是開始。亞馬遜對商家店鋪管理日趨嚴厲,之前對于違反平臺評論政策的小賣家,會在給與提醒后,將商品暫停銷售。而現在發現違規,就直接關閉店鋪凍結產品。我個人認為是前段時間的封號,亞馬遜已經告訴了賣家他們對違規賬號的處理方式,最后終究是被封號,現在只是更加干脆果斷。
對于違規封號這點,根據被封賣家反饋,大部分都是因為刷單而導致的店鋪被封。而對于封號,賣家都會通過申訴來尋求解封,但無濟于事,亞馬遜對違規評論的濫用沒有手軟。在這其中,部分小商家因刷了幾單被封號,有點“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味道。有些商家是“優質賬號”的“接盤俠”,這些被封的優質賬號,前期也是通過刷單刷起來的,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本想大展身手,不成想錢打了水漂不說,響聲有沒有還未可知。還有些商家認為主動和平臺坦白會得到寬大處理,似乎有點想多了,依舊照封不誤。
刷單在國內電商平臺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相比跨境電商,國內電商競爭環境更加惡劣,商品不買到手是真的評估不了它的質量。對于刷單,不管是國內電商還是跨境電商,往往只要一個人做了,那么就會有連鎖反應,因為你不做就沒有競爭力,誰不想掙錢。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潛規則。
現階段在做亞馬遜的商家,刷單等于找死,不刷等于等死。官方沒了以前的坦白從寬懷柔執法,現在是殺意已決,直接永久性封號,申訴也照封不誤。亞馬遜現在對于惡意競爭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這次整治平臺環境的力度前所未有。
亞馬遜方面是怎么解釋的?
據了解,亞馬遜官方之所以做出封號的決定,是因為現在的這些賣家已經沒有辦法去相信他們了。我們追求的公平競爭環境已經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非常不公平,不負責的,因為消費者想購買到他所需要的、真實的、最好的產品。
而大量的虛假評論和成交,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亞馬遜之所以重錘出擊,并非他們所愿,畢竟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利益情況,但部分賣家一次再次的無視平臺規則,對平臺警告置若罔聞,亞馬遜不得不進行整治,維護平臺環境。
刷單行為已然帶偏了整個行業的風氣,甚至還滋生出專門作假賬號的職業,通過虛假刷單制造出一個好賬號,再以高價買給商家,從而讓賣家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下被動受到牽連。
亞馬遜之所以痛下狠手,就是因為發現此類現象屢見不鮮,在持續增長,似乎有成為常態的趨勢。對于堅守平臺規則,堅守公平競爭的優質賣家來說,必定非常不公平。市場的魚龍混雜,只會滋生出更多“僥幸”賣家,跨境電商的圈子是很大,但是當渾濁的環境不斷擴散,不加遏制,清白的空間就會被蠶食一空。亞馬遜封號舉動,其實也是在告訴平臺賣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才能笑到最后。
亞馬遜封號舉措其實早已藏在公告中
亞馬遜的封號決定,在之前發布的大量公告中都有身影,只是沒有明確提出罷了。大部人也做到了不在意,不當回事。從2021年年初到現在,亞馬遜的站點多點開花,由于疫情的持續影響,在家待業的人群選擇轉行去做跨境電商,從而亞馬遜迎來大量賣家入駐,數據顯示,75%的新賣家來自中國。
新入場的賣家為了能快速獲取收益,視平臺規則于無物,無視平臺警告,挑釁平臺的公平競爭規則,即使他們能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平臺需要的是長期持久的良性收益,長痛不如短痛,痛下狠手,嚴厲打擊一批不遵守規則的賣家,維護平臺的公平競爭環境,也以此來警告想要通過不正規手段獲利的賣家。
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說不管是做生意做事,都要堅守規矩,這樣才能做到標語的后半部分“做跨境,用積加ERP,成就賣家小到大,大更強”。以前很多賣家認為靠著小聰明努力賺一年就能馬上暴富,但是現在來看是不現實的!只有腳踏實地,細水長流才能讓亞馬遜賣家做到“小到大,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