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馬遜買東西,指望的就是用它龐大的流量來增加自己的銷量。流量又分為站內流量和站外流量,對于大部分的中小賣家來講,站內流量便是最好的產品流量來源,做好站內就能夠做好銷量。
有一位5年亞馬遜運營經驗的業內人士,曾經帶領團隊半年做到月銷售30萬美金,一年內月銷售額突破百萬美金。給大家總結了如何使亞馬遜站內流量最大化的方法。
站內流量主要包括以下這五個方面:自然搜索流量、分類排名流量、關聯流量、PPC流量和節日活動流量。
今天我們將主要講講關于分類排名流量、PPC流量與關聯流量的那些事兒。
分類排名流量
我們知道,不同類目的流量是不一樣的。一款產品可以同時放在不同的類目。然而有的產品在這一類目能做到Best Seller,在另一類目很有可能就做不到。因此要提高流量,我們需要不斷優化產品的類目。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盡量選擇競爭少、流量大的類目。
那么怎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類目呢?這里介紹兩種方法。
方法一:利用變體去測試類目流量
有的產品有不同的變體,我們可以把其中一個顏色放在一個小類,另外一個顏色放在另外一個小類,這樣我們就能對比哪個類目的流量比較多。后期我們再挑選其中一個流量多的類目,把兩個Listing合并。這樣一來不僅能獲得最大的流量,還能共享Review.
方法二:同一Listing更改類目
方法很簡單:把一個Listing在一個類別里先放一周,再換到別的類別里面去。通過對比,就能知道哪個類目的流量較大。
PPC流量
亞馬遜賣家在做運營推廣時,基本上都繞不開PPC廣告。PPC廣告引進流量多而精準,轉化率相對較高。
做PPC前要做哪些準備?
1、標題
標題是否達到要求?(品牌+賣點+主要參數+ 功能+產品自然屬性+產品核心詞+顏色)
是否是正確的小語種翻譯?
是否能夠吸引別人點進去?
2、圖片
帖子的頭圖是否能夠吸引別人點進去?
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看PPC,為什么我要點進去?
3、價格
價格和首頁相比,是否有優勢?
4、Review
CPC 帖子必須要有review,而且至少是4 星級以上。就像亞馬遜做lightning deal 一樣,4 星是一個基本要求。
CPC關鍵詞的選擇,要“Automatic”(自動選詞)和“Manual”(手動選詞)結合使用。
Automatic是廣泛點,稍有涉及到的都會點到。做好Automatic后,至少第二天去下載關鍵詞報表,去看哪些是點擊高的關鍵詞,再逐個添加到Manual中去。
Manual關鍵詞選擇熱度高、匹配性高、簡短的關鍵詞來做。
對于新手,早期不建議“Manual”。如果新手不擅長關鍵詞搜索與分析,那么會造成預算超出。建議先用“Automatic”用上半個月或兩周,然后根據報表中“熱搜詞”與“轉化率高”的詞,再將這些詞重點做“Manual”,省去關鍵詞搜索與分析的功夫。
如何從報表中看出“熱搜詞”與“轉化率高”的詞?
推薦大家用Excel數據透析表,將數字變成可視化的圖表,可容易看出。這個非常重要,熱搜詞與轉化率高的詞一目了然,做相應的采集與分析也非常的容易。如果不會做數據透視表可以找度娘搜一下教程。
Impression(展示),如果關鍵詞的Impression高,證明是熱搜,不一定銷售高,但可重點關注。
建議嚴格控制關鍵詞數量,做到少而精。很多廣告組的關鍵詞設了好幾頁,相關的不相關的全部混在一起,這個不叫做PPC,這個叫釣魚,或者難聽點叫偷懶。
在核心詞使用到極致的前提下,每組選擇相關性最強的不超過10個的PPC 的關鍵詞,然后將這10個關鍵詞提升價格,做到最大曝光。
關聯流量
關聯流量一般有五種形式:
Promotions:促銷,買這送那,買這個另一個打折
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捆綁銷售
Customers who viewed this items also viewed:看了又看
Customers who brought this items also bought:買了又買
Compare to similar items:相似產品對比
促銷
當我們在做新品促銷時,可以將新的Listing和我們自己的老的Listing進行綁定,在老Listing頁面做促銷,給新品帶來流量。

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

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和“買了又買”是一樣的原理。一般互補的產品會出現在這里。有時綁定的會是我們自己的產品,有時是和別的賣家的產品綁定在一起。
怎么綁上我們自己的產品?
當我們對這兩個產品做了促銷,有客戶經常對這兩個產品一起進行購買時,產品就會在這里展示。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促銷設置來達到關聯銷售的目的。
看了又看

這里不僅會出現競品,也會出現互補產品。如果經常有賣家同時看這兩個Listing,那么當有別的賣家瀏覽了其中一個產品,另一個產品就會在看了又看這里出現。
買了又買

原理和做法和FBT(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是一樣的。最好的做法是拿我們自己的產品去做促銷,買了又買,看了又看,讓我們自己內部的流量最大化,銷售最大化。
Compare to similar items
這個功能對小賣家來說是個坑,如果你的Listing表現不夠好的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搶走你的訂單。

我們可以看上面這張圖片,這里這個位置出來的都是這個產品的變體。因此假如有變體的話,我們自己的產品更容易出現在這個位置。
想自己的產品出現在這個位置,第一是要Listing的表現好,第二個是要有變體。把自己一個產品的流量導到另外一個產品,肯定比導到別人家的產品好。

但也有一種可能是這里出來的都是不同賣家的產品。這就需要我們把Listing做得有足夠競爭力,價格也有競爭力。
因此這個對比位置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把我們的流量導到別人家的產品,也有可能把別人家的流量導到我們這里來。對我們的要求會很高。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