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延續增長勢頭,與此同時,風險也相繼出現。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海關就開始對外貿貨物嚴查。據統計,僅2019年,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對涉及違反知識產權規定的查扣貨物就達到27599 批次,涉案總值約為15億美元,其中約有66%的產品來自中國,即平均每天就有約50件來自中國的貨品被美國海關正式查封。
圖片均源于網絡
貨物被查封,對做外貿的朋友來說著實是個頭疼的問題。其實,如果前期預防得當,被海關扣貨的幾率是極其微小的。這里,轅醬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要想降低被扣貨的風險,外貿人要對海關查驗有一定了解。查驗是海關監管的一個重要手段,海關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當時的政策對一些敏感的品名進行抽查,當然有時候也會是沒有任何原因的抽查。
海關查驗的主要方式
海關查驗一般分為徹底查驗、抽查、外形核查三種方式。徹底查驗,是對貨物逐件開箱(包)查驗,對貨物品種、規格、數量、原產地、貨物狀況等逐一與貨物申報數據詳細核對;抽查,是按一定比例對貨物有選擇地開箱(包)查驗;外形核查,是對貨物的包裝、嘜頭等進行驗核。此外,海關還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配合查驗,如地磅、X光機等查驗設施和設備。
如何降低海關扣貨風險?
國際貨物被海關扣押,往往存在這些問題:貨物的信息填寫不詳細,需重新提供證明函來具體說明貨物的品名及其用途;貨物申報價值過低;敏感貨物,屬于目的地國家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物品;涉嫌侵權的貨品。
貨物被扣留,物流時效就會受到影響。要降低這一風險,除了托運人自身做好的準備外,還要確保所委托的物流服務商能較好把控貨物品名、數量、嘜頭、歸類等因素。
1.核對品名
對于產品品名,容易出錯的是產品學名和俗名,以及有多個意思的英文單詞翻譯過來的中文品名和實際品名有時難以對上。
2.核對數量
這里說的是產品總數量,容易出錯的是少報多出,尤其是退稅的。出錯的主要原因在于報關資料是提前做好的,做柜裝貨時數據有變動忘記更新。
3.核對嘜頭
產品上貼有嘜頭的,會體現產品、logo等信息。這些信息一定要體現在報關單上,并且要一致。
4.核對是否侵權
根據出售的產品,名牌、仿牌、廠牌、吊牌、R標識、logo等要注意區分開來。
5.核對歸類
核對海關編碼是否準確,較容易出錯的是多功能的產品歸類要準確,如帶有通話功能的平板電腦應該歸類手機而不是平板電腦。
嚴苛的產品審核機制,流程化的操作模式,在信息、操作、手續等方面做到合規,更有利于保障貨物安全、及時送達目的地。
貨物被扣留,如何及時補救?
如果委托的物流服務商行業經驗較少,貨物被扣留,外貿人也不必過于慌亂。從查驗開始的一個月內,美國海關會告知清關行被扣貨品的大致信息,并且在隨后的1-2個月內將決定通知以平信的形式寄給進口商。
處理美國海關對貨物的扣留問題,不僅需要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更需要掌握美國海關內部的審查流程。轅醬建議托運人在貨品扣留階段請專業人員介入處理,協助美國海關快速識別貨物是否應當釋放,避免在系統中留下更負面的處罰記錄。
若貨物無法清關,則很可能面臨退回或者銷毀的境況,托運人只能承受錢財兩空的巨大風險。如果貨物被美國海關扣留,進口商或其他利益相關人應當仔細閱讀收到的通知,盡快整理與貨品有關的信息,充分收集書面資料,及時回應美國海關對貨品的問詢,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盡早提交給美國海關。
貨物被海關扣留,處理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托運人在出貨前應檢查自身產品是否都合規,如遇查驗,也要給物流服務商留有時間解決問題。當然,委托一家有實力、有信用的物流服務商更有利于降低風險。另外,轅醬也建議托運人,在美國海關嚴查季盡量提前出貨,為應對查驗、倉庫及堆場繁忙等預留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