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16日,雨果跨境2023 CCEE(深圳)全球跨境電商展覽會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行。Temu品牌招商總監稼軒表示,Temu對于品牌有了清晰的規劃以及明確的打法,內部已經成立了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對接品牌商的訴求,了解產品設計理念、背后創造的價值以及定價策略等,幫助更多中國品牌出海。Temu將在4月12-14日雨果跨境CCEE(廣州站)設置專場,。
以下內容來自Temu品牌招商總監稼軒的分享,略有刪減。
低價并非Temu的標簽
作為拼多多的跨境平臺,很多賣家在沒有深入了解Temu之前,會潛意識的給Temu打上低價的標簽。其實不管是拼多多的國內業務還是跨境業務,我們從來沒有指向性的去做低價產品,始終圍繞消費者的價值進行產品創造。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用戶的需求是分層次的。有些用戶熱衷于電子產品,愿意購買一些高昂的電子產品,所以在選擇電子產品時,會選擇非常知名的品牌,但當他去購買食品或者服飾時就不太在乎是不是品牌,而是在乎它的價格或者面料。
那么,我們到底要給消費者創造什么價值?Temu成立了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去對接國內的知名品牌以及在亞馬遜上注冊的品牌以及獨立站,包括安克創新、綠聯科技等,我們希望有一個團隊專門一對一的解決品牌商的訴求。
在跨境賣家生態當中,可能一開始大家走的是鋪貨邏輯,慢慢變成精鋪,再從精鋪變成品牌。在完成迭代之后,會有很多的不同。當你是一個品牌時,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功能,這個時候它跟市面上所見到的很多白牌商品會有價值區分。
這個時候,如果平臺用批量化的打法,可能效益非常低,需要跟品牌去溝通,了解產品設計理念、背后創造的價值以及定價策略等等。如果符合消費者需求,Temu非常愿意去接納這種品牌。
低價不等于低質量,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追求極致性價比。
與其他電商平臺相比Temu 更具優勢
Temu平臺相比其他電商平臺,對于品牌來說有哪些利好?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1, 全球消費者的體量更大。整個海外市場的消費能力非常大,相比國內的大部分用戶來說,海外的消費能力更強,價格敏感度可能低一點,可能沒那么在乎價格。
不是說國外的用戶不在乎價格,因為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用戶可能會更加理性。但是相對來說,他們的消費能力還在,所以對于品牌來說,海外市場大有可為。
第2, 在Temu做品牌跟其他平臺相比,有一定的優勢。
首先,我們不需要品牌方先拿出一筆費用去平臺上買流量、做推廣。在這個時候,品牌的市場部門不需要出任何費用。
其次,我們對于品牌的店鋪概念非常看重,我們的產品團隊已經在陸續開發很多工具,這些工具都圍繞怎么讓品牌的形象更好的在平臺上面展示。
最后,我們不需要太多的運營,所以人力成本上是比較低的。
Temu 是全品類覆蓋,相比某一個單獨的品牌來講寬度會更廣,而且整體流量的轉化和復購,相對來說比單一的獨立站要高一點,這是效率的問題。因此,相比自己去搭獨立站,在Temu上做品牌更具優勢。
扶持品牌KA商家
Temu 目前已發布了KA商家招募條件,首先對于國內的注冊品牌,必須要有一定行業知名度,比如我們非常熟知的品牌,電器領域的美的、九陽、小熊等,運動戶外的李寧、安踏,只要有相關的品牌授權都可以。而且對于海外的品牌要有清晰的品牌定位,至少在亞馬遜上有相關的備案,在亞馬遜上有開品牌旗艦店等,這些品牌我們都是認可的。
下面是我們目前針對品牌KA商家的一些區別于白牌商家的打法。
我們會對品牌店鋪做推廣,廣告部門也會拿一些做的好的品牌店鋪到谷歌或者Facebook上投放廣告,外投的廣告優先。另外品牌搜索也會有適當的加權,當品牌搜索量在站內有一定的基數以后,在用戶搜索相關關聯詞的時候會有一些加權。
知名的品牌我們可以申請免退供,因為很多品牌的整體客單價比較高,所以可能短期內的銷售結果不會特別理想,這個時候就需要給一定的扶持,能夠讓這個品牌更低成本的在平臺上停留更久。
而且針對品牌KA商家,我們會單獨安排一對一對接。品牌商可能需要了解的問題及溝通的問題會非常多,沒有辦法通過批量化運營的方式觸達,因此會安排比較有經驗的、對品牌比較了解的人員一對一進行對接。
此外,在首頁的秒殺位也會適當的給品牌多爭取一些坑位。針對所有的品牌我們會在單個Listing做品牌的打標,通過這種強化的呈現方式讓更多的海外用戶知道購買的商品是哪個品牌的。
KA商家成功經驗案例
目前來看,品牌店鋪的形象其實對于用戶的視覺沖擊還是非常大的。可以看看下面這個案例。首先它的店鋪名比較官方,所有的UI設計非常統一,包括logo和商標,在不斷推送的情況下,站內的用戶一定會有比較深的印象。
事實上,包括一些專項的品牌營銷,我們都會跟品牌商溝通,了解品牌本身的定位以及目標消費群體,再結合品牌的訴求,針對性的做推廣,比如說在戶外的露營季就會更多的推薦類似于羅克、牧高笛這些品牌,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在特殊的場景下優先看到相關的品牌。
以下這些品牌是目前我們已經在一對一合作的一些品牌,比如特步、361、駱駝、李寧、聯想、3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