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線電商平臺讓全世界未經審核的第三方賣家在其網站上賣貨變得方便,這使得其平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假冒偽劣產品。假貨已從街邊流動攤位和跳蚤市場轉移到大量主流電商平臺。
?
人們在亞馬遜、Etsy、eBay、Instagram和其他類似平臺上可以輕松開設銷售賬戶以及創建在線商店,數百萬消費者可以訪問這些商店。一些不法分子開始通過電商銷售渠道來謀取暴利,這侵犯了不少合法經營者以及受騙消費者的權益。
?
老實的賣家發現,保護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實在是太難了!相信不少小伙伴也感同身受,自己付出大量精力打造的精品很容易被別人抄襲,違法成本太低了,這使得打擊侵權變得有一定難度。舉證難、周期長、缺乏專業維權人員都是問題。
?
美國政府問責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受歡迎的電商網站上購買的產品樣本中,大概有40%是假貨。該研究還指出,除了奢侈手表和名貴手提包外,假貨還橫行于汽車配件、消費電子產品、藥品、體育相關產品、半導體設備、家具和氣墊板等領域。
?
假貨與正品的價格差距比較懸殊。比如,幾十美元就能買到一塊價值3000美元的勞力士手表,當然了,是假的。有的買家以為自己在主流平臺上購買的是正版產品,結果卻發現是假貨。這也挺糟心的,小編就曾在某主流電商網站買到過假的品牌蘆薈膠,涂在臉上非常辣眼睛……
?
美國政府問責局表示:“電商平臺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這正激勵全球流氓賣家銷售假冒產品。”
?
電商平臺成最大贏家
?
電商平臺運營者是最大的贏家。他們每月都向賣家收取固定的使用費,此外還有銷售傭金、廣告營銷費用等,卻不用承擔貨物保管和庫存壓力等風險。這種低風險模式可能導致電商平臺的不當行為,鼓勵和吸引越來越多的賣家加入平臺,卻不強制執行對賣家及其供應商的合規性監督。
?
然而,消費者、擁有產品知識產權的創新者和正品賣家卻要為此承擔后果。
?
雖然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產品,但其中相當一部分產品可能不符合法律要求,而且也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蒙騙并購買那些假貨。
?
同時,知識產權所有者和正品賣家還要監督不公平的假貨賣家并與其競爭,心真累啊!
?
這種制假售假的行為既傷害創新能力,又阻礙了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