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主題:直擊印尼現場雅加達線上與線下貿易機遇。
本期分享嘉賓:林超,林超聊跨境主理人、酷魄跨境聯合創始人;張焱Jane,印尼頭部物流科技公司Shipper總經理;薛武,KIVEE創始人、印尼本土品牌大賣。
1
線上電商賣家
是否有機會進入印尼線下市場?
▍薛武
|
① |
是否有機會進入印尼線下市場主要取決于賣家經營的品類,如果賣家在線上電商平臺有一定的“積累”,并已形成規模,那么一定要進入線下市場。
|
② |
2022年,許多美妝品牌在印尼線上市場“殺出重圍”,并將產品線延伸至印尼線下市場。
|
③ |
如今,Shopee等平臺的流量補貼縮水,政策扶持不斷收窄,在銷量和品牌溢價提升上,已經布局印尼線下市場的品牌具有“顯性”優勢。
|
④ |
7-8年前,印尼市場以大B端渠道為主,直至2-3年前,開始轉變為以小B端渠道為主。
|
⑤ |
印尼貨物運輸耗時長、成本高,但是,作為千島之國,印尼線下市場區域物流輻射范圍廣,尤其是爪哇島輻射人口超1億。
|
⑥ |
在產品價格和等級上,印尼的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有所區別,采用品牌運營模式進行供銷的產品,其通過線下渠道銷售的價格是線上的一半。
|
⑦ |
對于以雜貨形式走銷量的產品,建議賣家一開始就布局線下市場。對于做品牌運營的產品,建議先以互聯網模式推廣產品,先精準掌握品牌整體運營成本和預算后,再進入線下市場。
▍張焱Jane
|
① |
線上電商賣家有“機會”但不一定有“能力”進入印尼線下市場。中國服務商通過物流、ERP等服務為跨境電商賣家“搭橋鋪路”,但這僅僅帶動了線上銷售。而在印尼線下市場,涉及到分成、送貨等更復雜更靈活的銷售環節,難度更高。
|
② |
印尼線下消費市場規模不容忽視,線下機會大于線上,但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進入印尼線下市場,美妝等主流品類可以嘗試在連鎖便利店銷售。
|
③ |
相同產品在印尼線上和線下市場的價格并不相同,考慮到商超提成、銷售等因素,在線上好賣的產品不一定在線下好賣。賣家從線上轉入線下需要提前了解線下市場規則,要重新校準產品定位,采取區分定價機制,并制定相應的產品銷售策略。
|
④ |
印尼主流城市呈現“分散化”分布態勢,賣家供貨到線下夫妻店可能會面臨缺乏相應ERP系統、本地團隊溝通不暢、無法精準派送、退貨糾紛等問題。因此,印尼線下市場對賣家物流供應鏈的要求也更高。
|
⑤ |
中國腰部及腰部以上品牌進入印尼市場需要“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且需要重點關注線下市場。如果品牌自身目前不具備進入印尼線下市場的能力,可以考慮與印尼本地公司合作解決“線下拓展+本土化”的問題。
▍林超
|
① |
實際上,許多Shopee賣家是通過小B端客戶做線下市場的。比如,當Shopee平臺產品定價低于本地產品批發價時,東南亞許多小B端客戶會從Shopee批量進貨,然后在Facebook銷售或供給線下夫妻店來賺取差價。
|
② |
全球成熟市場被眾多大品牌“壟斷”,但印尼等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尚未形成“品牌認知”,這為中國電商賣家的新品牌進入印尼提供了機會。而且,為了更好的拓展印尼市場,部分賣家為避免中國產品被“歧視”而更換品牌注冊地,并將產品“包裝”成國際品牌。
|
③ |
中國跨境賣家一味聚集線上只會加劇“價格內卷”, 目前印尼線下市場存在完整的經銷商體系,掌握線下渠道資源的賣家將大大提升產品銷售效率。
2
進入印尼線下市場
電商賣家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薛武
|
① |
印尼市場線上競爭大多都是國內友商間的“互競”,?線下競爭是本地大賣、本地品牌商間的競爭。進入印尼線下市場的賣家至少需要做好3點準備:一是供應鏈體系;二是選品;三是產品準入門檻。
|
② |
印尼對產品資質要求嚴格,許多進入印尼市場的產品需具備BPOM(印尼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和SNI(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產品資質認證文件、進口許可以及商標等。如果賣家想和線下大型商超合作,商家需要做好全套產品條碼和安全認證流程,才能出售產品給線下客戶。
|
③ |
印尼本地大品牌商、渠道商更愿意投資自營品牌而不愿意做代運營,目前扎根印尼市場的中國企業多是10億量級以上的。
|
④ |
除非根據自身產品線定位給大品牌商做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否則出海印尼的中國千萬級及以下的企業,很難在印尼市場的傳統四大品類做出千萬級銷售額。
|
⑤ |
在東南亞,印尼市場體量最大,電商輻射范圍廣,沒有布倉的區域會延長線上市場開拓周期,導致線下機會越來越多。但真正進入印尼線下市場,高耗時低人效的基礎工作,如商標注冊、辦理經營許可證等,都需要去落實。
▍張焱Jane
|
① |
進入印尼線下市場第一步是打通渠道,如:是否有印尼本地員工,是否有渠道或合作方幫你進入印尼線下市場;第二步是篩選,選擇與主攻方向品牌調性一致的區域線下市場;第三步是細化分析市場,根據產品或品牌定位判斷可做渠道,如便利店等,最大效益化在時間、物流以及人工等成本上的投入。
|
② |
在印尼,社區團購有時是通過便利店完成線下交付的,銷售相同產品的賣家可以直接和便利店或夫妻店協商,借此進入線下市場。
|
③ |
目前,許多中國賣家將印尼線下市場的重心放在物流端。許多有團隊、有資金鏈的中國品牌甚至自建物流團隊以確保物流時效和配送準確性,類似國內的閃送團隊,將產品高效供應給各個社區周邊的雜貨店。
3
產品資質認證(如BPOM和SNI)
申請難度、周期和費用如何?
▍薛武
|
① |
印尼產品資質認證標準隨著該國政策的變動而變動,但整體要求還是十分嚴苛,手機、WiFi、藍牙等通訊類產品需要POSTEL(印尼通訊產品)認證,化妝品、食品需要BPOM(印尼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認證,部分電視、插頭等產品被強制性要求通過SNI(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認證。
|
② |
很多國內客戶不熟悉印尼認證標準,常常以為可以直接用中國或歐美認證標準。事實上,進入印尼市場的產品都有自己的認證標準。
|
③ |
在印尼,產品資質認證中最重要的是公司資質認證,沒有落地公司的賣家只能掛靠第三方完成,而且談判成本高、周期長。如果賣家在印尼有落地公司或代理商,做產品資質認證只需要根據產品去遞交相關認證資料。
|
④ |
印尼有些產品資質認證可以打擦邊球,比如,認證藍牙音箱的GSM標準(全球移動通訊系統標準)可以花錢“操作”。?
|
⑤ |
BPOM(印尼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認證是針對本地食品和化妝品的保護策略,側重于管制進口產品,保護本地生產廠家的利益,但完成認證的難度很高,同一產品型號花費大半年時間也不一定能順利通過。
|
⑥ |
SNI(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認證需要印尼本地團隊去工廠實地審核認證,該標準包含賣家必須先完成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疫情期間,因為涉及到機票、人員、住宿等問題,做SNI(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認證的成本非常高,但目前這種狀態在慢慢緩解。
|
⑦ |
涉及BPOM認證和SNI認證的產品,而且在印尼本土有落地工廠的賣家,適合在本地做散件配料、半成品組裝等工作。
|
⑧ |
雖然印尼市場的產品資質認證多樣化且相關費用高,但印尼政府鼓勵中國產品在印尼本地化。相比之下,有些產品在中國做的難度大,去落地印尼本土卻容易一些。
▍張焱Jane
|
① |
出海印尼,如果賣家通過第三方代理尋找本地工廠或本地資質掛靠,產品資質認證的周期可以縮短至兩個月左右。如果從0到1通過國內工廠或公司進行申請,戰線會被拉長且手續更加繁瑣。如果想加快認證周期,建議賣家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快速完成產品資質認證。
|
② |
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打著“BPOM認證”和“SNI認證”旗號卻不了解申請流程的“倒手公司”,賣家需要注意篩選。
|
③ |
產品資質認證申請難度可能與代理商對政策的解讀,以及本地團隊處理政商關系的靈活度有關。我們接觸過國內一個知名化妝品品牌,該品牌計劃進入印尼市場并找到印尼一家代理公司幫忙申請BPOM認證,但一直在認證材料文件上“反復折騰”。然而,同樣的文件,我們幫助另外一個客戶去申請卻通過了。
|
④ |
在申請BPOM認證時,一些“被動”賣家一味等待第三方代理商告知需要處理什么問題、需要什么文件......直到最后環節被告知需提供倉庫租賃協議才可以申請BPOM認證,讓這些賣家因為倉庫問題陷入被動。
|
⑤ |
建議賣家全權委托可以提供技術人員、倉庫以及倉儲合同等配套服務的第三方資質掛靠公司完成產品資質認證。因為產品資質認證存在暗箱操作風險,賣家需要找有成功案例、確保時效精準或申請失敗可以提供賠償的第三方代理,以確保自身利益。
|
⑥ |
實際案例告訴我們,品牌將部分工廠或組裝線設在印尼本土的“折中方案”是可行的,比如,名創優品將空瓶子和材料從中國運至印尼,在本地工廠完成組裝,既可以解決本地工廠的資質認證問題,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物流配送問題。
4
在跨境貿易的鏈路上
線上、線下怎么優化成本?
▍薛武
|
① |
跨境貿易線下門檻高,前期不做基礎認證就是給后期運營成本“埋雷”。
|
② |
印尼市場十分靈活,小批量產品測試無資質認證銷售在短期內具備可行性,化妝品初期可以拷貝其他同類產品的BPOM認證編碼在Shopee、Lazada等平臺上架展示,但后期產品必須進行BPOM認證,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損失。
|
③ |
盡管印尼的線下市場對產品資質的認證要求嚴格,但在印尼三四線城市做無產品資質認證的小品類分銷,可以將風險轉移到經銷商手中。
▍張焱Jane
|
① |
一些專注國內市場的品牌SKU多樣化,但面對陌生的印尼市場,這些品牌“害怕”給每款產品完成BPOM認證后的收益無法彌補投入的高成本。
|
② |
在2-3月內,品牌可以嘗試通過線上測試優化成本,篩選出符合客戶調性的SKU。但線上測試不能長期進行,尤其是備受關注的出海品牌,一旦被發現無證經營,將會給品牌帶來嚴重的損失與公關危機。
|
③ |
印尼沒有跨境店只有本土店,這使得部分產品的物流成本高于產品本身價格,如何優化物流成本顯得十分重要。
|
④ |
在為賣家優化物流解決方案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賣家是按照產品動銷率出貨,甚至有賣家在貨物不滿整柜時選擇“散貨”方式出柜。算上倉儲費用和物流成本,散貨出柜的成本遠高于整柜出貨。
|
⑤ |
如果賣家的產品保質期長且數量達到半柜或半柜以上,賣家可以走整柜出貨并適量囤貨。相比之下,雖然賣家囤貨的資金壓力會稍有增加,但平攤到每件產品的物流成本將被壓低,但是囤貨增多也可能導致倉儲費用上升。
▍林超
|
① |
印尼市場不再是“野蠻生長”階段,這導致未通過產品資質認證的產品幾乎沒有銷量或銷量很低。目前,許多電商賣家都會在標題中標明該化妝品產品已通過BPOM認證。
5
在印尼做生意
合規經營會讓成本更高,利潤更低嗎?
▍薛武
|
① |
在印尼做生意,合規經營會導致成本更高利潤更低,但合規經營同樣幫助賣家建立“競爭壁壘”。
▍張焱Jane
|
① |
短期來看,賣家合規經營會導致成本更高利潤更低。因為電商賣家出海印尼,合規經營包含多個環節,如雙清包稅、在本地是否有注冊公司、是否有BPOM和SNI等產品資質認證以及是否合理納稅等事項。現在印尼市場上,真正做到完全合規經營的企業并不多。
|
② |
在印尼做生意,短期內可以相對合規的“灰色”經營,比如節省產品資質認證費用;海運選擇雙清包稅;在公司賬目上不顯示進口采購業務,從而去節省成本。
|
③ |
化妝品產品如果沒有通過BPOM認證,那產品囤貨在倉庫本身就是“非合規”的,這可能會面臨被警察查倉沒收貨物的風險。
|
④ |
賣家需要知道的是,印尼政府對電商企業的稅收嚴查嚴打,對不交稅或逃稅的企業處罰很重。
▍林超
|
① |
目前,東南亞電商平臺還未出現類似亞馬遜的“封品牌”事件,但很難保證不出現非合規產品被競爭對手舉報導致損失慘重的情況。建議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進入印尼市場之初不要“目光短淺”,不要因為一時貪利而給未來“挖坑”。
6
做印尼線下生意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薛武
|
① |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中國國內大品牌聚焦印尼市場,其中存在的最大風險是預收款問題。
|
② |
大概十年前,在其他國家都承認銀行信用制度時,因為市場尚未形成良好信用體系,那時的印尼依舊不承認銀行信用制度,這也讓一批早期進入印尼市場的中國品牌,尤其是消費品品牌吃了不少虧。
|
③ |
在印尼做線下市場,傳統五金耗材、文具等產品在本地的生產周期近6個月,戰線拉長讓一些企業難以承受。
|
④ |
近幾年,中國品牌趨向在印尼找第三方供應鏈或本地品牌商做線下生意,產品生產周期長的“供應缺口”,繼續由本地品牌商接手。比如,華潤在印尼二三四線根深蒂固,渠道商眾多,買家退換貨的成本低。
|
⑤ |
格力、五菱等大型中國企業在印尼市場能夠生存,是因為其所處的服務行業具有用戶粘性,一些經銷商、渠道商看中商品銷售之外的附加價值。
|
⑥ |
產品動銷率低的賣家做印尼線下生意的回款成本低,風險主要在壓貨成本、退換貨和售后上,可以通過與大品牌商合作的方式降低風險。
|
⑦ |
近年來,許多新品牌可能只選擇兩種渠道做印尼線下生意:一是與大型連鎖商店合作,賣家只需完成產品資質認證就會降低經營風險;另一個是品牌嘗試的“自營”渠道,由品牌自身運營團隊來控制風險。長期來看,自營渠道的收益可觀。
|
⑧ |
傳統服飾鞋帽、穆斯林品類以及品牌知名度高的化妝品的賣家,適合在印尼開展線下業務。
|
⑨ |
無論是在資金還是渠道方面,印尼本地渠道商風險承受能力較中國賣家強,也更容易做線下生意,目前僅有5%的中國企業有實力與其競爭。
|
⑩ |
印尼線下渠道需要大資金量的投入,中國企業在印尼投入上千萬只能短期內吃“小蛋糕”,容易在1-2年內被新入駐品牌取代。
|
? |
隨著產品涌入和運輸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灰清加劇了在印尼本土做線下生意的正規品牌間的競爭。
▍林超
|
① |
我做印尼線下生意遇到的一大風險就是“賬期”,由于合作商常常將原先商定的2-3個月賬期拖欠到5-6個月,讓我供貨印尼線下超市的信心“受挫”。
|
② |
合作商拖欠款項意味著我要承擔風險,雖然現金交易可以規避這個風險,但也讓我處于“兩難”困境:如果合作商繼續欠款,我將承受更高風險;如果盲目催賬,這將影響我與小B客戶的后續合作,會直接限制我做印尼線下生意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