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和消費者事務部記錄,在線交易投訴量相較2019年的5416起增長了112.5%,這一數據的增長與傳統實體購物轉向在線平臺有密切關系。
部長Alexander Nanta Linggi表示,線上賣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道德甚至非法的廣告及營銷策略也在吸引著消費者。
Alexander Nanta Linggi在2021年馬來西亞經濟與戰略展望論壇上表示:“賣家通過各種方式獲利,例如'溜溜球定價',即在供應不足時提高價格,在供應充足時降低價格。”
Nanta Linggi說,投訴還包括掠奪性定價,為了提升競爭力,打壓競爭對手,便將價格降低到生產成本之下。
他說:“部分賣家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是通過虛假折扣來誤導消費者,這些虛假折扣大多是在11.11、黑色星期五和12.12期間出現。”
據Nanta Linggi稱,盡管電子商務的確給大多數人帶來了方便,但它也給消費者帶來了風險,例如身份信息泄露、信用卡欺詐等。
“欺詐性報價和交易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此外,電子商務平臺越來越容易受到非法行業的影響,這些行業散布著有害的、不合格的或有缺陷的產品,其中包括假冒和盜版產品。
他說:“從2017年到2020年,馬來西亞總共報告了2997起假冒產品的案件。”
對此,Nanta Linggi補充說,當遭遇不良賣家的欺騙和誘導時,消費者有很多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消費者可以直接向電商平臺投訴,大多數電商平臺都有處理這一問題的政策。
此外,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和消費者事務部的消費者投訴管理中心和國家消費者投訴中心等其他渠道進行投訴。
針對此種現象,Nanta Linggi提醒消費者在網購時保持謹慎,詳細了解產品的價格和質量。同時,他指出,網購平臺在也應該考慮改進其政策,加強對商家的把控,這樣一來,即使消費者遭遇了虛假折扣或誤導性折扣等問題,也能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