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整個深圳緊急按下了暫停鍵,交通管制、封閉式管理……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變化。
?
近日,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內多地爆發了疫情并實行了管控措施、封鎖限制,導致國內不少工廠生產停滯,一些主要港口集裝箱船出現嚴重擁堵,本輪疫情對跨境行業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正在顯現。
?
青島、上海等多個港口擁堵,海運費或將再漲
?
有分析師表示,國內本輪疫情的爆發預計將推動全球航運租船費用的上升,貨物的運輸時間也會被延長。此外,受供應鏈危機以及運輸成本上升的影響,商品價格也有可能將進一步上漲,通貨膨脹加劇。
?
據了解,本周,包括青島、上海在內的不少公國內主要港口均出現了排隊現象,這正是由于疫情爆發后勞動力和卡車供應不足導致的。
?
其中,上海地區包括洋山港區盛東、冠東、尚東碼頭已經計劃于2022年03月17日14:00暫停空箱進提箱作業,恢復作業時間另行通知。
?
能源咨詢公司WoodMackenzie相關部門負責人SalmonAidanLee指出,在過去幾天里,青島港口的情況惡化,時效延誤,預計運費也將會上調。
?
另一邊,有“世界第四大集裝箱港口”的深圳鹽田港情況也不容樂觀。SEKO物流公司的亞太區經理Jasmine Wall表示,深圳鹽田港集裝箱的裝載量相較疫情前下降了許多,港口工人、卡車司機和工廠工人停工,貨物進出港口并不容易。
?
鹽田國際于3月14日發布公告,表示生產運營平穩有序,鹽田港區各項操作周邊拖車業務均正常作業。
?
據貨代稱,鹽田、蛇口管制嚴格,不確定性高,防疫政策加強以來鹽田及周邊掛車業務的所有業務確實都在正常運行,且18日起深汕五區恢復運行,或許很大程度上會緩解貨物運輸問題。
?
?
但就目前來看,本周深圳全市居家辦公確實給部分跨境賣家造成了影響。貨物無法正常發貨,想要裝柜出貨也要等到下周,有賣家表示前幾天深圳東莞都不收貨,貨代給的回復是收貨之后能不能發走無法保證,都不知道怎么安排是好。
?
在此情形下,有貨代使用臨時倉庫收貨,對此,有賣家認為,這種方式丟貨的風險比較高,而且很多船期同樣避免不了的延誤。
?
出貨風險、價格高、時效延誤……綜合考慮之下不少賣家選擇暫時不出貨,等到疫情結束后再做打算。基于此種現象,有從業者預測,等疫情結束后很可能將出現一波發貨高峰,價格可能會上漲,也可能會出現爆倉。
?
另一方面,深圳疫情的持續也影響著廣東各地工廠正常生產,跨境賣家供應鏈受到影響,或將有斷貨的可能性。
?
目前來看,在疫情期間受供應鏈影響的有電子產品、家紡與服飾類產品。一位賣家表示,“疫情前供應商說沒貨,疫情防控升級后供貨商說工廠停工,貨更加緊缺了,而且即使是有貨也發不了,等了一周又一周,看到貨更是遙遙無期……”
?
凈利潤飆升近9倍,船公司豪撒10個月年中獎!
?
疫情的倒春寒讓不少賣家再次返入寒冬,多地實行封閉措施導致賣家發貨受阻甚至出現斷貨、供應鏈紊亂、訂單“春眠”以及海運費上漲等現象層出不窮,賣家的成本被拉高之下,利潤也遭受影響。
?
與賣家們深受物流干擾,利潤被影響形成鮮明對比,航運業務的火爆讓不少船公司的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說賺得盆滿缽滿也不為過。
?
繼2021年40個月年終獎后,2022年長榮海運首次將發出13.03億新臺幣(約合2.90億人民幣)員工薪酬,以實施員工薪酬激勵政策。有業內人士基于長榮2020年的員工人數計算,平均下來每個員工可以再拿10個月的年中獎,不少業內人士對此羨慕不已。
?
當然,長榮能有如此豪橫的底氣與其勢如破竹的營收增長和高額的利潤離不開關系。
?
就長榮發出的最新業績預告來看,其2022年1月份的合并營收達到了568.41億元新臺幣(約合130億人民幣),再度打破了長榮單月營收最高紀錄。
?
回顧2021年年度,長榮的營收和利潤均為歷年新高,其營收達到4894.07億新臺幣(約合171.12億美元),與2020年營收相比增長136.34%;凈利潤達到2390.15億新臺幣(約合83.6億美元),相當于凈利潤飆升了近9倍。
?
長榮主要的營收無疑來自于中國大陸,跨境賣家則是其亮眼業績的最大貢獻者。就航線來看,為長榮貢獻最大營收的當屬占比近70%的美線貨量,其次是占比為30%的歐洲貨量。
?
除了長榮外,萬海航運董事長也表示,只要公司有獲利就會給員工發放紅利,并在15日拍板將為員工發出7.78億新臺幣(約合1.73億人民幣)的薪酬。就2020年萬海的員工人數計算,相當于每個員工可以拿15個月的月薪。
?
受到疫情、港口擁堵以及俄烏局勢的影響,航運市場運力有限,許多客戶主動表示愿意用較高的價格來鎖住可用的艙位,再加上今年依舊火熱的航運市場,業內人士預測運價將繼續保持在高位。
?
而長榮總經理也以“疫情塞港仍持續,運價欲小不容易”14個字注解當今海運市場。
?
對于海運費維持高位的原因,長榮總經理表示,海運市場需求大于供給,運價欲小不容易,意味著運價將繼續保持在高位。歐美航海長約合約價將翻倍增長、持續塞港、美西碼頭工會6月合約談判預期不會順利進行都是導致海運費維持在高位的重要原因。
?
此外,俄烏沖突之下,亞洲和歐洲之間通過鐵路運輸的150萬個集裝箱已經改道海運,俄羅斯領空對36個國家關閉,鑒于多重壓力之下,運力受限,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海運費將會進一步被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