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號潮以來,獨立站已然成為眾多賣家的新出路,尤其是今年以來,接連有亞馬遜賣家反映單量和銷量涼上加涼,嘗試轉向獨立站的心再次燃燒。
?
提及獨立站,就不得不提起跨境快時尚領域的標桿——SHEIN。在行業中,SHEIN的地位首屈一指,稱得上是一眾賣家和企業的模板。相關數據顯示,SHEIN已經趕超亞馬遜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APP,在美國,SHEIN的下載量更是突破了3200萬次。
?
再曝融資傳聞,SHEIN作出回應
?
捷報頻傳。近日,行業內有關SHEIN融資的消息接連傳來。
?
據相關消息,SHEIN正在籌劃進行新一輪的融資,目前正在與包括股權公司 General Atlantic在內的潛在投資者談判,此次計劃集資10億美元,若融資成功,SHEIN市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
?
1000億美金的估值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在快消行業中,1000億美金將是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當前市值的兩倍,且大于ZARA母公司Indite集團、H&M集團市值總和。
?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超過1000億美金的獨角獸僅有兩家,分別是字節跳動和螞蟻集團,其中字節跳動的估值為2.3萬億元。也就是說,如若SHEIN此次融資成功,將會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公司。
?
據此前報道,SHEIN在2020年8月份的融資中估值僅為150億美金,未能躋身全球獨角獸榜單前二十名。但根據此次數據消息來看,SHEIN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將自身估值大漲了7倍之多,增速遠超全球其它初創公司。
?
但針對此次有關融資的傳聞,SHEIN方面也作出了回應,表示“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且公司沒有IPO計劃”。
?
?
事實上,這并非是SHEIN首次傳出尋求融資的消息。
?
2013年,SHEIN獲得500萬美金A輪融資;2015年,SHEIN完成3億元B輪融資;2018年,SHEIN完成 C輪融資,首度披露估值25億美金;2019年,SHEIN獲得5億美金D輪融資,估值50億美金;2020年8月,SHEIN宣布完成E輪融資,估值升至150億美金。
?
與此同時,SHEIN尋求赴美上市的傳聞也從未間斷。
?
2020年初,有消息稱SHEIN正在考慮重啟赴美上市計劃,并與多家機構就此計劃進行溝通。此外,就前段時間行業內流傳的有關SHEIN創始人變更國籍的傳聞,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是否是SHEIN再度沖擊IPO的前兆。
?
回顧SHEIN的發展之路,可以稱之為是低調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SHEIN前進的步伐愈發穩健。尤其是在疫情期間,SHEIN的擴張的步伐也愈發迅速。
?
粉絲超千萬,下載量超亞馬遜,SHEIN太低調!
?
與國內低調、神秘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SHEIN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卻異?;馃?。
?
在海外社交平臺,SHEIN憑借自身魅力俘獲了大批忠實粉絲,其Instagram粉絲總數超過2600萬、Facebook賬號粉絲數近2400萬,獨立站粉絲的粘性和轉化率可想而知。
?
海外消費者對于SHEIN的垂愛不僅如此而已。2021年年中,SHEIN已經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iOS和安卓平臺下載量最多的購物應用;今年3月份,有外媒報道,SHEIN已經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APP,亞馬遜位居第二,沃爾瑪第三。
?
主營海外市場、以服飾為主、女裝占比超六成的SHEIN已經無法掩蓋自身的光芒。
?
?
2020年疫情的來臨,不少線下快消品遭受沖擊,但專攻線上的SHEIN與之相反,迎來了自身的高光時刻。就數據來看,2020年SHEIN的年營收已經接近100億美元(約合653億人民幣),而這已經是SHEIN連續第八年營收實現超過100%的增長。
?
而SHEIN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有兩點:
?
快且便宜的時尚。打開SHEIN的網站,4美元一條的褲子、10美元一條的連衣裙比比皆是,憑借低價,SHEIN更是俘獲了不少海外下沉市場的年輕女孩;強大且成熟的柔性供應鏈系統,讓SHEIN保持著較快的上新頻率。
?
精準把握營銷環境變革紅利期。最初,SHEIN依托Google和Facebook的流量紅利,憑借投放的廣告完成資本積累;隨即,SHEIN開始布局社交媒體營銷,在海外網紅營銷還處于營銷成本很低的藍海時期就開始享受紅利;至今,仍然很注重與當地的KOL、KOC的合作。
?
事實上,不僅僅是SHEIN,還有無數玩家在中國跨境貿易政策的支持以及強大的供應鏈吸引下,正在涌入跨境電商賽道。
?
淘金熱:大批玩家涌入跨境電商賽道
?
就相關數據來看,2020年全球電商渠道零售額已經達到42800億美元,未來增速將保持較高水平,預計2020~2024年復合年增速有望達到10%。而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前景也不容小覷,在2020年起規模已經達到看了看12.5萬億元,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
?
全球跨境電商發展火爆之下,不少玩家相繼涌入,圈內企業也備受資本青睞。
?
就2021年上半年來看,跨境電商圈內融資的企業不在少數,高達29起,金額已經達到了78.1億元。在今年,不少電商平臺、Saas服務商、物流服務商相繼獲得億元融資;阿里、字節等大廠紛紛布局跨境電商;電商品牌、平臺頻頻傳來登陸資本市場或者擬IPO的消息;獨角獸企業SHEIN的成功;一時間行業熱度高漲,也在激勵著更多的玩家涌入這一賽道。
?
在經歷了傳統外貿、移動出海等階段之后,以新零售與消費行業為主的國內創業者們看到了出海的另一種未來:讓中國制造走出國門,至此,中國企業的跨境業務正在迎來第三波紅利期,也就是我們說的“品牌出海”正當其時。
?
但對于賣家來說,受海外市場環境、消費者偏好以及當地文化風俗的影響,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要賣家注意這些關鍵點。其一,注重產品的同時,打造品牌,通過差異化產品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溢價;強化供應鏈優勢,利用中國制造的區位優勢和研發優勢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除了這些關鍵點外,精細化的運營、本土化的嬗變都是賣家想要征戰出海市場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