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報道稱,拼多多正在籌備的跨境電商平臺預計在9月中旬上線,第一站是美國。據最新消息,該平臺名稱為Temu,上線時間可能提前至9月初。
?
上周首批賣家提交了入駐申請,本周在店鋪類型上,除原有企業普通店外,平臺還新增了“個體工商戶”選項。目前部分賬戶已審核通過,開始上架產品。
?
拼多多出海的消息傳到了海外。對于拼多多此舉能否成功,其是否會對亞馬遜等老牌電商平臺造成沖擊等問題,外媒議論紛紛。
?
Temu平臺將于9月1日開售
?
招商人員提供的《商家入駐指南》顯示,拼多多跨境平臺名稱為Temu。招商人員告知,多多跨境電商第一期上線時間是9月1日,“9月1號平臺開售,申請上線款式務必是9月1號有現貨的款式。”
?
目前,拼多多跨境平臺開放的店鋪類型包括個人店和企業店中的普通店,專賣店等其他類型暫未開放。入駐流程也不復雜,商家在注冊賬號后逐步完善入駐信息,填寫完成后提交,等待入駐信息審核即可。
?
需要注意的是,平臺對店鋪名稱填寫有一些規范要求:店鋪名稱、產品名稱、Logo必須用英文;非旗艦店的店鋪名稱不得使用“official”或其他帶有類似含義的內容;店鋪名稱不得帶有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網址、二維碼、即時通訊工具或其他聯系信息(如QQ號碼、微信號等)。
?
從當前反饋來看,各家審核情況各不相同:有賣家入駐信息被駁回,駁回后提交過的店鋪名稱就不能再使用;入駐時填寫邀請碼的審核更快,也有人在審核一周后仍無進展,眼看平臺開賣在即,忍不住催促官方加快審核。
?
入駐審核通過后,勾選“北美站-Temu平臺”申請加入,這時會出現約30s的短暫審核。審核通過后,進入Temu賣家中心,閱讀并勾選同意《賣家服務協議》。入駐成功后,就可以正式使用Temu賣家中心的相關功能并上傳商品。一位賣家曬出店鋪后臺截圖,如下:

?
昨天,有服裝賣家在后臺操作創建尺碼表時,出現“創建尺碼表模板發生異常”頁面報錯,多次嘗試仍未解決。對此招商人員表示,后臺上傳商品的人很多,需要退出刷新重試。
?
對于在Temu的經營,此前就有賣家擔心退貨或罰款問題。現在有賣家從招商人員處得知,在售后問題上,非質量問題將由平臺負責兜底,但如果是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平臺會對商家處以五倍罰款。這惹來賣家一番吐槽。
?
此外,小編在和賣家溝通時發現,雖然已經在申請店鋪,但一些賣家對拼多多跨境平臺的運營模式仍是一知半解。
?
拼多多跨境平臺的業務模式
?
在Temu平臺上,賣家的角色是供應商,無定價權,平臺定價銷售,然后以供貨價與賣家結算。這與亞馬遜等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經營模式完全不同。
?
根據多多跨境的業務介紹,在入駐環節,賣家在后臺申請開店→0元入駐→提供店鋪名+店鋪id給買手→買手審核店鋪→綁定銀行卡→簽署多多跨境協議→聯系小二開通跨境后臺→登錄多多跨境后臺→提報優質商品→買手審核產品/庫存,最后賣家送貨入庫。
?
線上銷售流程則是:賣家提報產品后買手選品,賣家寄送樣品,拼多多核算成本價,之后確定庫存并備貨,然后上線售賣。
?

?
了解清楚這個模式后,不少賣家頓覺乏味。
?
拼多多出海效仿SHEIN。在商家招募階段,多多跨境對SHEIN的供應商就十分看重。經過SHEIN的錘煉,這些廠家供貨機制已十分成熟,可為平臺提供可能熱賣的選品,并迅速響應供貨。因此除了定向邀請,在入駐海選中,也有招商人員明確表示,在做SHEIN相應品類且在售商品數不少于10個的商家可單獨與其溝通。
從招商信息來看,拼多多跨境更中意工廠型賣家,有北美市場供貨經驗的更佳,這也是SHEIN的主要供應商群體。而在目前申請入駐的賣家中,不少人是貿易型賣家,在供應鏈方面沒有太大競爭優勢。
?
即便如此,他們仍樂意搶先占個坑位,再觀望有無商機。
?
與亞馬遜掰手腕?
?
拼多多是國內電商巨頭,加之出海對標的對象SHEIN在美國知名度頗高,因此其進軍美國市場一事在海外也引起了一波關注。
?
《衛報》報道稱,中國龐然大物拼多多將在美國與亞馬遜展開較量。“沉迷于亞馬遜的美國人可能很快就會被一家中國科技巨頭吸引,而大多數人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家公司。拼多多計劃在下個月將其業務擴展到美國,該公司因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商品而聞名。”
?
被吸引的不止是買家。起碼從當前的情況看,拼多多給出的0成本入駐已讓不少賣家怦然心動,加之Temu有做大做強的潛力,來自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甚至國內電商市場的賣家已經魚貫而入。
?
國內科技互聯網行業中,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在東南亞和拉美市場取得了成功,SHEIN和字節跳動也在海外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這給拼多多帶來了啟發,在國內市場增長放緩時,其開始轉向海外尋求新的增長點。
?
拼多多與SHEIN有共通之處。“像SHEIN一樣,拼多多掌握了供應方面的優勢,能夠以難以置信的廉價和低成本向客戶交付產品。我認為這真的會成為他們來美國戰略的一部分。”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JS Tan表示。
?
此外,也有人擔心拼多多海外業務會把國內公司“瘋狂加班”的作風傳導過去,造成內卷。
?
“我認為對于美國科技工作者來說,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中國勞工觀察創始人Li Qiang說。“在制造成本方面,美國公司沒有辦法與拼多多競爭。如果拼多多成功了,它會把中國式的勞動行為帶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