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美妝市場非常有潛力,目前保持大概5%的年復合的增長率,體量大概354億新幣”, 聯合創始人楊帆說道。其中,新加坡美妝市場體量大概在14億新幣,細分的日妝市場體量也有1.4億新元。他還指出,新加坡日妝市場在未來兩年達到2億新元,并對此表示看好。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東南亞美妝市場,來自五源資本的投資副總裁胡海川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如何在新加坡賣好日妝產品?
2020年6月,新加坡日妝精選品牌OSAKAKUMA拿到了600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目前,OSAKAKUMA在新加坡開了7家線下店,精選1000個SKU,大促峰值的月銷售額達到40萬新幣。
對于選擇在新加坡做日妝的原因,OSAKAKUMA聯合創始人楊帆表示,對于新興市場來講,日妝品牌的歷史比較久遠,比如像SK2和資生堂這樣的品牌。另外,日妝品牌在新加坡消費者心中有一個比較好的口碑,也有質量的保證。在做品牌調研的時候,楊帆還發現日妝品牌的特點在于功能細分,這一點與歐美系的品牌有明顯的區別。“日妝的功能非常細分,比如有專門做睡眠面膜的,或者專門做美白產品的。這些品牌會開創自己的細分領域,不傾向與全品類的品牌競爭。”
如何在新加坡做好日妝市場,楊帆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精準匹配,通過對的渠道把對的產品傳遞給對的客戶。在新加坡不同的地段開店有不同的市場表現,因此更要有針對性地做出運營調整。比如在新加坡Bugis+商場,購物人群相對年輕且購物頻率比較高,他們喜歡客單價較低的藥妝產品;在PLQ商場,由于附近都是辦公區和高級公寓,中產階級和白領居多,他們更偏好客單價較高的高端產品。
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對于美妝產品而言,線上與線下并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兩者恰好非常互補:線上提供便利和優惠的價格,線下講究建立信任和用戶體驗。據OSAKAKUMA數據分析,第一次購物的線上用戶數量和線下用戶數量基本持平。在團隊做復購分析的時候,第2次/第3次/第4次/購買的用戶,多來自線上。這說明當用戶在線下店鋪建立起信任后,他們會在線上渠道進行復購。還需要注意的是,新加坡的線下市場比較發達,城鎮化比例非常高,每個消費者離他最近的商圈都不遠,線下的生意模式會一直興盛。
三是產品的迭代。在保證1000個SKU整體不變的情況下,OSAKAKUMA保證兩個月迭代掉一部分產品,然后引進一部分新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能保證線下店規模保持適中,不需要支付大筆的店面維護費用,另一方面是保證用戶在店里走一圈就能找到合適的產品。
除此之外,做好本地化也是楊帆強調的一點。除了依靠前線的銷售人員和數據分析來深入了解本地的客戶和產品 ,楊帆認為還要與本地的社群緊密合作。“中國的網紅帶貨機制非常完善,但新加坡沒有。所以,本地的社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私域流量。” OSAKAKUMA與本地社交媒體上的KOL合作,在Instagram和Facebook等渠道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另外,楊帆認為內容是是驅動美妝購買力的一個核心,這也是做好本地化的關鍵。“我們發現內容的轉化率比硬廣的轉化率要高。新加坡不像中國那樣有小紅書,我們作為一個買手品牌方,有責任去通過內容來向客戶傳遞更好的價值。”
對于東南亞美妝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楊帆也做了以下幾點判斷:
1. 電商化。從整個東南亞帶來看,電商是不可或缺的。從谷歌、淡馬錫、貝恩發布的2020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來看,有12%的美妝用戶把購買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雖然新加坡更看好線上和線下市場,但對于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城市化進程還不是特別高的國家來講,他們離附近的商圈比較遠,電商反而是一個優勢;
2. 用戶更加關注護膚成分。在做客戶調查以及銷售的時候,楊帆發現他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產品本身的成分,比如維C和氨基酸等。
3. 男士護膚越來越受重視。在最近一年的時間里,楊帆發現男士用戶的比例在增加,POLO、SK2和資生堂等日妝品牌也在推出男士護膚品,銷售數據也在變好。
小眾品牌陸續出現。在日妝品類,小眾品牌一直都存在,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品牌出現,專注某一個特定的功能。OSAKAKUMA作為生活品牌的集合精選店,非常看重小眾品牌,因為它們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一些新鮮的體驗。

如何切入東南亞美妝市場?
在五源資本投資副總裁胡海川看來,美妝是啟動門檻相對偏低的品類,因為美妝的供應鏈不是特別復雜,OEM、ODM都很成熟,可以直接貼牌。胡海川還指出,對比中國,在東南亞做美妝品牌要相對容易一些。國內美妝市場競爭激烈,品牌方需要有強產品能力比如獨特配方,或較強的品牌能力、運營能力。但在東南亞,產品方面要求會相對較低,用一個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合格的運營能力,在東南亞當前階段就會有一定機會。”
至于如何選擇美妝出海首站市場,胡海川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馬來西亞對跨境相對友好,人均GDP高,消費能力也較強。另外,越南的美妝需求也特別大,美妝市場成長得也快。印尼雖然是東南亞最大的市場,但是印尼對跨境貿易這件事情越來越不友好,一是進口關稅,二是各大電商平臺對跨境流量有收縮趨勢,三是各種相關認證有門檻。“總的來講,印尼的進入門檻偏高一點。如果想快點打開市場,可以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的跨境市場做起。”
在楊帆看來,東南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每個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宗教文化以及政策,這也給賣家進入市場帶來不少難度。相比較而言,新加坡市場比較容易布局。“首先,新加坡對進口的管制非常寬松,政府也鼓勵進口;其次,新加坡對美妝沒有太多的注冊要求,只需要滿足基本需求,去HAS提交進口資料就好。與印尼的BPOM認證有比較大的區別;還有就是,新加坡是整個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用戶的教育成本很低,且新加坡的用戶的品牌意識很強。”這也是OSAKAKUMA最早從新加坡入手的原因。
進入東南亞美妝市場,中國玩家也在擔心是否存在一些看不見的風險。對此,胡海川表示,“美妝品類的風險相對沒有那么大。只要產品能力過關,不容易出大的事故。雖然印尼在跨境政策層面有所調整,但我覺得也是有利有弊,對于本地化能力強的團隊,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他們的壁壘,反而是一件好事。” 楊帆則認為更要注意競爭風險,因為這個市場里面本身就有一些已經成立的大公司以及大品牌。“在美妝個護行業,用戶的決策成本非常低,轉換成本也相對的比較低。如果大家想做自己的產品,產品實力非常重要。就拿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SK2神仙水為例,它本身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拉客營銷也做的很好,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了一個很穩固的位置,不容易被被人打敗。”

Q & A
直播期間,很多朋友都進行了提問。我們現在節選部分問題以及嘉賓的回答要點來進行答疑環節的回顧。
Q1:在東南亞市場做獨立站,是先做獨立站還是Shopee、Lazada、Tokopedia這些平臺?冷啟動流量來源怎么積累?Instagram的KOL還是Facebook的CPA?
楊帆:
如果本身已經有比較強的的產品,或者定位比較獨特的產品,或者比較有名氣的產品,那么我建議直接做獨立站。如果不是,我建議從平臺電商起步。反思平臺跟獨立站最大的區別在于,平臺電商的流量非常的便宜,也就是說平臺電商的流量回報率非常的高。你只要投關鍵詞,馬上就會有非常高的轉換。但平臺電商的劣勢是同質產品的競爭非常激烈,會把市場體驗都壓得比較低。至于啟動流量來源,我覺得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每個產品的路徑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做美妝的,更依賴KOL或者網紅的紅利。一些DTC品牌或者3C消費品牌,更適用于Facebook的CPA。
胡海川:
平臺肯定是有紅利的。獨立站的優勢在于可以跟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系。從電商平臺開始做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優先選擇。在東南亞長期的電商格局里面,獨立站能占到多大的比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還不確定,有可能長期的比例不大。中國是沒有獨立站生態的,基本是幾個大的電商平臺,微信,再加上短視頻電商生態。東南亞會不會出現很像美國、歐洲一樣的獨立站生態,我覺得不好說,還需要觀察。
Q2:美妝行業在東南亞各市場品牌導向還是價格導向?
楊帆:
簡單來講,我覺得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是品牌導向,印尼相對于價格導向。除了新加坡之外,其他的國家的客單價相對較低。這不代表他們不看品牌,只不過他們會看低價相對低一點的品牌。因為美妝護膚品始終是有品牌價值在里面,不可能是純粹地提供便宜的產品。
胡海川:
我覺得這個問題更好的問法是,東南亞消費者愿意為品牌付多高的溢價。在東南亞,消費者付品牌溢價的意愿是相對偏低的。有朋友跟我講,他覺得印尼的消費者只愿意為品牌付5-10%的溢價。我不確定有沒有那么低,但它確實代表了消費者的選擇偏好。另外,這個問題也跟具體產品品類有關。在SK2這類高端護膚,消費者愿意為品牌付很高的溢價;但如果是功能性的護膚,比如去黑頭或者美白,消費者愿意對品牌付出的溢價就相對較低,更偏向于產品導向。
Q3:互聯網打造爆款、樹立品牌的打法在東南亞是否有效,以及利用網紅帶貨和直播帶貨的營銷方式,在東南亞是否已經成熟:?
楊帆:
我個人覺得,打造爆款跟網紅帶貨的方式在新加坡并沒有那么有效。我們做過一些嘗試,復制國內的做法,比如說做直播帶貨,或者打造網紅。他們對網紅帶貨以及直播帶貨的理解處于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并不算成熟。在新加坡市場,并沒有像國內統治級別的帶貨流量。而且,用戶在新加坡對于網紅帶貨這個購買模式還沒形成。新加坡還是比較接受線下購買,在線下購買之后轉到線上購買的模式。
胡海川:
在東南亞,無論是TikTok還是Shopee、Lazada,網紅直播帶貨的ROI都還很低,而且短期內難有質的飛躍。但與此同時,網紅種草對品牌來說是默認路徑。東南亞KOL生態,特別是網紅經濟的供需關系,是與國內不同的,不少MCN還不怎么賺錢。
Q4:東南亞的物流基礎設施等還在一個效率較低的水平,這會不會影響美妝的市場擴展?
胡海川:
我覺得影響有限。因為美妝產品比較輕小,而且消費者買美妝產品對時效相對不那么著急。我覺得物流不是一個太大的瓶頸。雖然東南亞物流并沒有那么成熟,但足以支撐起美妝、服裝、3C這類輕小、單位重量貨值高的品類發展。中國早年也是一樣,物流還沒有那么發達的時候,這些品類也是快速起來的。
編者按:
東南亞是一個很復雜的市場,每個國家的美妝市場都有自己的玩法和特點。本次分享僅供參考,希望大家可以借此做到舉一反三、以點帶面,更全面地去思考東南亞美妝市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