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又有大動作了!今年第五次……
原本想借助東風贏戰東南亞市場。
但,讓賣家沒想到的是,會在這一片藍海市場摔了個大跟頭。
TikTok五次封店潮
TikTok 東南亞本土小店從 10 月初到現在屢屢被封,這意味著 TikTok 平臺針對這波封店潮的風控機制并未停止且還在自動執行。
“我啥都沒干就被封了”
“我連任何違規提示都沒有收到,店就突然沒了”
“我沒有上違禁類目”
“他提示我虛假訂單”
“這是什么情況,有人知道嗎?”
……
賣家們集體懵逼,在風中凌亂。
本次封店潮有大量店鋪都是因為平臺自動風控機制而被誤判。而且,由于被封店鋪數量過多,導致申訴無人處理。
注:風控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風險控制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
旺仔給大家盤點下今年 TTS 前前后后幾次封店的主要時間段及原因:
1. 4 月中旬,重點打擊仿牌和侵權店鋪,零容忍的高壓線是 TTS 的作風。
2. 5 月中旬,重災區是在批量囤積店鋪的賣家,也就是想薅平臺流量借助店鋪名額賺一筆。
3. 6 月下旬,重點打擊不活躍賣家,這次封號主要是清理一些不活躍的店鋪,并打擊上一次大量囤積店鋪的賣家。
4. 9 月中旬,重點打擊虛假資料本土個人賣家。
5. 10 月上旬,便是最近一段時期,重點打擊劣質產品及不規范的賣家活動。
有不少眼尖的賣家發現,這次被封的店鋪里面也包含不少本土店,基本上都是不合規!
本土合規才是唯一出路
旺仔給大家總結了本次 TTS 封店主要針對的違規原因:
1. 潛在劣質商品
“潛在劣質”包含很廣,如果主圖中含有大品牌 LOGO、品牌名稱等,就容易被判定為賣假貨,從而導致封店。另外就是侵權、假貨、仿貨,以及詳情頁中含有非本地語言文字。
2. 重度定向到第三方平臺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個電商平臺都不會允許自己賣家將買家導入到另外一個平臺或私域去成交。主要有:商品主副圖,詳情描述,第三方平臺 LOGO/標志,以及第三方網站地址。
3.?有風險/不規范的賣家活動
如用虛假的測評方式來短時間提高商品的轉化率。
4. 不活躍店鋪
5.?發貨延遲率過高
從目前來看,此次封店風波不在于是否是本土店,而是 95% 的違規情況是“潛在劣質”,除了店鋪注冊要合規之外,店鋪運營也要規范。
同時,也警醒我們整個本土化運營一開始就要合規,平臺的每一次“警告”都是在給賣家機會去做調整。
我們不能因為平臺處于紅利期就對店鋪規則熟視無睹,只有合法合規的店鋪才能走得長遠。
那么如何做好東南亞本土店合規運營?
①使用企業資料去注冊 TikTok Shop;
②保持店鋪活躍度,避免長期單量掛 0;
③合規化運營,包括使用可溯源的注冊資料、使用正規ERP操作等。
敲重點!一定要使用可溯源的注冊資料!
市面上的代理魚龍混雜,存在極大風險!大部分代理機構所用的注冊資料,都是未經允許擅自套用當地人的個人信息注冊,后續一旦出現問題,不僅難以追回賬號,更有可能被惡意篡改信息,造成高昂的資金損失。
旺仔建議通過正規機構注冊本土店、開通東南亞電商店鋪,否則錢交了,店鋪是開了,但后續平臺審核時發現資料虛假,被封店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