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該法案是菲律賓小馬科斯總統在第一次向國會發表講話時提及的 19 項優先法案之一,已于 8 月經由眾議院貿易與工業部委員會審議通過。
會上,針對“如果電子商務市場或電子商務平臺未能提供解決糾紛的機制或采取措施防止非法產品的銷售,賣家所在網站/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的條款,Lazada Philippines 首席執行官 Raymond Alimurung 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說:“這將大大減輕賣家的責任,鼓勵潛在的違法者,因為他們會躲在平臺后面,影響執法者追捕真正的違法者。”
“這也造成了線上和線下(賣家)之間不必要的區別,因為目前,(線下)購物中心不會對其租戶的違規行為承擔責任,”他補充說。
“除了減輕賣家責任之外,我們還有一個擔憂……它可能會給平臺帶來無限責任,這將增加平臺成本,然后轉嫁給 MSME(微型、中小型企業)和消費者,”Alimurung 說。
早在 2020 年 9 月,參議員 Gatchalian 就表示,盡管菲律賓已經有現行法律來處理假貨問題,但它不包括海外賣家--這也是大多數假貨的來源。平臺有責任檢查賣家的信譽并為其違規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他是極力推動該法案及條款落地的人員之一,聲稱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
不過,Alimurung 指出,盡管網站/平臺會對賣家進行審查,但他們仍然可以在平臺發現之前做一些違法的事情。
雖然有很多機制,例如跟蹤賣家并消除被認為是反消費者和欺詐行為模式的人工智能算法,但這并不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去年的一次聽證會上,Lazada 負責人就曾表示,他們一直在監管其賣家,但是,由于平臺上有超過 5000 萬的商品,確實有些假貨可以通過他們設計的系統,不過他們也在進一步完善。
Shopee 也表示,他們的應用程序上有類似的機制來阻止假冒商品的銷售。
在聽證會上,貿易和工業部(DTI)還要求刪除一項要求其監管在線交易的條款。
“我們認為需要設置在線商業登記處、信任標志以及明確 DTI 對數字平臺的監管管轄權,”助理國務卿 Mary Jean T. Pacheco 說。
“DTI 尊重其他機構的授權,”她說,并補充說最好讓這些機構自行行使自己的監管職能,其中包括菲律賓中央銀行和信息部等部門。
如果這些機構未能按時行使管轄權,DTI 可能會介入。
根據該法案,預計 DTI 將對銷售或允許銷售商品、服務或數字產品的電子市場、電子零售商、在線商家和其他數字平臺行使主要監管管轄權。
貿易副部長露絲·卡斯特洛 (Ruth B. Castelo) 希望該法案迅速通過,她說這將補充《消費者法》。
“這將對消費者保護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創建在線商業登記處......其中將包含有關從事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零售的賣家的信息,使我們更容易對[投訴]采取行動,”她補充道。
她說,DTI 經常不得不在網絡犯罪方面尋求警方的幫助,因為他們在交易完成后找不到賣家的蹤跡。
“DTI 的刪除權限也非常重要,這樣如果我們知道商家或平臺存在違規行為,我們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動,”Castelo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