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鐘情于選擇感興趣的產品
對自己感興趣的產品拿來調研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
1 感興趣的產品門檻高不高,比如你對無人機,3D打印機感興趣,這類產品門檻高,消費者對品牌依賴度高,開發新品成本也很高,不是我們一般小賣家玩得起的產品。
2 現在已經過了亞馬遜野蠻生長的年代,上架個產品就能出單賺錢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3 按照興趣去選品缺少科學的方法,腦袋一熱發一批去試賣,成功的概率非常渺茫。忠告:為提高存活率,我們應該盡可能選擇自己熟悉,且能找到資源的領域。
二:隨意測款試賣
時刻對自己的供應鏈能力保持冷靜的態度。對于擁有資金實力以及供應鏈整合能力的賣家,測款試賣是再平常不過的操作,他們擁有現有的老品市場反饋數據。但是對于沒有經驗,資金有限,沒有供應鏈優勢的小賣家,要保持謹慎的態度,摒棄那種“先發幾十個測試一下”的理念。作為一個老運營我給的忠告是成功推起來一款產品絕不是幾十個庫存就能測試出來的,測款前我們需要全盤布局,需要可靠的供應鏈的支持。
三:等做起來了再去申請品牌
現在北美站申請品牌費用2000-3000左右,其他站點品牌分費用也并非高的不能承受。計算一下,賣的不好清理庫存低價甩賣需要多少成本,旺季倉儲費是多少,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運費上漲吃掉多少利潤,轉化不好廣告費白白燒掉多少,每個月的月租費累積起來一年多少錢。希望大家能在誘惑面前保持冷靜理智。亞馬遜已經不是三五年的亞馬遜,中國的賣家數量卻已經不知多出來幾倍。流量越來越貴,對應的結果是,平臺也越來越傾向于將流量分配給更為專業的垂直類目賣家。沒有品牌,就沒有做a+頁面 做視頻的條件(雖然可以花錢找服務商上a+,視頻,這筆開支也不少,而且通過服務商上,會對listing編輯權有一定影響);在廣告端口也失去了多元化布局廣告的優勢,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單靠SP廣告出人頭地可謂勢單力薄。沒有品牌一樣可以開店,但是做起來一定比有品牌的賣家更辛苦。
四:貨已到FBA才開始想起來利潤
還沒算好乍一看這個有點可笑,實際上確實很多賣家在犯這個錯誤,貨已開賣了才想起來計算產品利潤是多少,想一想如果不提前明確下來自己的利潤率是多少,推廣階段如何去計算掛廣告投入,促銷投入呢?
五:圖省事在侵權邊緣游走
有些賣家為了省事,選擇一些在侵權邊緣的產品去做,因為這樣的產品好找,供應商往往起訂量門檻也不高。天下生意如果都這么簡單,那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賣家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刷單刷評,搞黑科技了。一旦侵權坐實,你面臨的可能是店鋪被關,辛苦賺的賬上的款項被強制充當罰款。忠告:選品前務必詳細了解產品在售賣地是否有專利在前,侵權風險的產品不要碰。
大家做亞馬遜選品之前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是否具備產品垂直開發深耕的能力:亞馬遜流量越來越貴,平臺流量未來也會偏向垂直品類更專業的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