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螺旋式爆款打造法,我先后已經寫過多篇文章講述,有一些讀者結合著文章講述的方法和技巧,將自己的新品賣爆了,老品賣活了,實現店鋪從沒有訂單到穩定出單,從持續虧損到穩定盈利,當然也有一些賣家,只是看看讀讀,沒有行動,自然也得不出什么結論,還有一部分賣家反饋,因為公司內部或者供應商的限價政策等等,沒有辦法采取螺旋式去打造,當然,還有少部分的賣家反饋,在螺旋打造的初期階段,因為價格過低,就突然遭遇了黑手,收到了差評,然后,自己的螺旋打造之路就夭折了......
我相信上述情況都是事實,只不過,不同的賣家可能遇到的狀況不一樣罷了。
但對于我們自己的運營團隊以及我們孵化營的學員們來說,螺旋式爆款打造法一直是我們運營的核心策略。原因很簡單。這種方法是在遵守平臺規則的前提下,投入最少,見效最快,同時也是最快實現賺錢盈利目標的運營手法。
今天,借著最近打造的一款產品,談一談我是如何用螺旋的方式來撬動銷量和排名進而實現穩定出單和盈利的。
產品:關于正在打造的這款產品,選品是嚴格符合剛需的定義,輕小,單價很低,市場銷量平穩,相對偏冷門的產品,我做過銷量評估,如果賣到Best Seller,一天大概可以出到100單。
優化:產品上架時,我們對Listing的優化是基本到位的,不能說絕對優秀,但該呈現的點都呈現到位,該強調的賣點也做了重點強調,因為是批量銷售的產品,所以,我將“12PCS”這樣的數字當作批量銷售類型的Listing的最大賣點,放在了標題的句首,我的觀點是,對于批量銷售型的產品,一定要讓客戶感受到“便宜”,而數量詞正是“便宜”這一賣點的最直接體現。至于Listing優化的其他內容和細節,我在此不一一講解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或者在我的《亞馬遜跨境電商運營寶典》一書的相關章節查找。
備貨:備貨方面,既要考慮到成本、*率等要素,還要考慮到能夠滿足運營的節奏,所以,平時我給孵化營學員的建議是首批備貨不少于200個,我們自己運營團隊的首批備貨一般不會少于500個,而我的這款產品,因為庫存足夠,所以第一批發貨是700多個。是的,和很多團隊在運營中強調試款的玩法不同,我們不做試款,我們的試款都是在競爭同行身上的數據驗證和評估,我堅持的觀點是,如果有多個競爭同行都可以賣得動賣得好,我們同樣可以賣起來。
運營環節:
貨物入倉后,為了驗證有賣家提出的“單靠低價是否能行”的疑問,我做了個測試,設置了$2.69的價格,然后,放置觀察了有半個月,很遺憾,有出單,但零星的幾個訂單,僅僅是為Listing累積出來一個小類目1000左右的排名,這樣的銷量和排名對于運營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我開始為這個產品開啟廣告,在依然是$2.69的情況下,在Listing帶有Add-on Item標識的情況下,在Listing沒有任何Review的情況下,我開啟了自動型的廣告,廣告的競價比系統默認競價高一些,系統默認競價$0.75,我的競價設置了$1.1,每天的廣告預算設置為$30。和我上課中講到的一樣,我堅持每天的廣告預算最起碼得大于廣告競價的20倍以上。
因為廣告競價比較高,而且Listing優化也做到位了,所以廣告開啟之后的曝光還是比較高的,而又因為產品售價比較低,所以,即便Listing還沒有Review,還帶有Add-on Item的標識,但點擊和訂單依然還是不錯的,所以,很快就有了訂單。訂單帶來排名,所以,小類目BSR排名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從1000名之外,進入到800, 600, 400,直至200左右,銷量從之前的每天零星有單,變得每天穩定有單,三五個訂單且逐步上升。
有了穩定的出單,Add-on Item標識消失了,然后,我把價格從$2.69提升到$2.99。之前帶有Add-on Item標識,雖然有出單,但還是會影響一定的轉化率的,現在,Add-on Item標識消失了,即便是$2.99的價格,在前100名的Listing中,我的價格還是最低的,所以,有必要適當調價了。
而實際的結果是,因為價格依舊是最低的,這樣的調價對銷量并沒有影響,銷量依然在增長,BSR排名依然在上升。BSR排名上升到小類目40名左右,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把價格一步步提升到了$3.79。
提價的過程中,我也堅持著“小步慢跑”的狀態,每次提價幅度很小,每次提價之后堅持觀察銷量和排名是否能夠繼續上升,當然,因為產品售價依然處于低位,我并沒有做所謂的“進四退三”的動作。
在$3.79處,排名最高上升到了BSR 20名,每天穩定出單,BSR排名以周為單位觀察,也呈現整體上升趨勢,然后,我把價格調高到了$3.99,價格調高后,排名有所下降,降到了BSR 25-40之間。
雖然這個價格相比前100名的價格來說,還是很低的,但對于一條沒有任何Review的Listing來說,確實還算是觸碰到了敏感價格區間,于是,我再次把價格降低下來。我沒有大幅降價,而是調回原來的$3.79看看,價格調整回來之后,銷量和排名再一次上升,排名最高上升到BSR 14名,是這條Listing的歷史最高排名了,這一階段,我會根據每天觀察的幾次排名的變化,適當的讓價格在$3.79和$3.99之間來回變動。
這樣經過一周左右的調整之后,基本的,在$3.99的價格下,產品可以穩定在BSR排名20名以內的位置,每天會有15個銷量左右,廣告帶來的訂單在30%左右,我看了看,從投放廣告以來,并沒有花費太多的廣告費用,總費用也只是$200左右,如果不考慮廣告成本,當前的Listing已經實現了盈利,是的,$3.99的價格,扣除平臺收取的費用,已經實現了盈利。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這樣才有多少利潤呀?確實如此。當前確實利潤不多,但可以預期的是,在后一步隨著運營的深入,累積十個Review左右,我會繼續推高BSR排名,提高產品的價格(因為相對于同行賣家來說,我的價格現在還是絕對優勢的價位),然后,還會進一步的降低廣告費用,然后,利潤空間就放大了。
對于運營一款產品,我沒有太大的野心,就像我輔導孵化營學員的過程中反復強調的那樣,對于一款產品,投入1W塊錢,然后,在1W塊運營成本的投入內,實現月盈利1W塊的目標。
賺1W塊錢確實不多,但捫心自問,有多少賣家真的保證了自己單款產品在如此低成本低風險的情況下,穩穩的賺回1W塊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