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最大的瓶頸是缺人,65%的賣家都存在人才數量不足和人才質量較低的現象。
比缺人更苦惱的是高流失率,70%的運營銷售流失率、16%的客服流失率、14%的開發采購流失率.......而他們中37%去了創業,35%去了對手家.....為什么?看下面這組數據,你就知道了。
60%的賣家沒有清晰的績效考核指標,40%的賣家的績效與薪酬、晉升、員工成長等不緊密,30%的賣家指標和實際脫節,還有23%的賣家出爾反爾。
跨境電商的底薪普遍偏低,沒有期權和股權的情況下,績效考核還不合理,員工憑什么死心塌地?
?
?一、我到底需要多少人?
在說績效管理之前,我們先說說人才需求,很多賣家都有這種感覺,怎么招人都不夠用,為什么?這主要是賣家自己都不知道公司需要哪種人,需要多少人,其實人才需求確認起來很簡單。
1、按崗位工作量確定需求
不管用什么方式,按崗位、按品牌、按市場都行,畫出細分到崗位的組織結構圖,在實踐中觀察這個細分崗位的工作量,然后就能確認人才需求,直接加減乘除就好了。
?
2、人才戰略地圖確定需求
考慮到公司不斷成長的,業務也在不斷拓展,甚至屯余一定人力都是有必要的,怎么樣站在未來的角度看需求呢?賣家們可以從學習成長、內部運營、客戶、財務四個方面繪制一份人才戰略地圖,自己未來可能需要哪些人才就能一目了然了。
?
確定了人才需求之后,就是招聘問題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買、借、建都可以,甚至并購小賣家來實現招聘也行,在此就不累述了。
?
二、怎么樣把綿羊變成獅子
賣家的人才需求和招聘途徑都是大同小異,但組合起來的團隊卻大不相同,有的是獅子,有的是綿羊,怎么樣把綿羊變成獅子,并把獅子留下來呢?你需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績效管理方式!
1、績效的目的
制定績效管理前,你要先明白你制定績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把人才當做天生惰性的勞動力,績效目的就是監督,制定各種制度來約束員工,這是80年代的思維;
如果你把人才當做資源,績效的目的就是壓榨人口紅利,最好讓員工都晚上10點下班,這是90年代的思維。
現在越來越多的賣家把人才當做資本,將人才增值,選用對的人才在對的位置上,都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回報。如何做呢?最典型的方法就是設立人才九宮格,從而有選擇地培養、淘汰、留住和發展人才。
?
2、績效的方法
明確了績效目的之后,你還要反復分析公司人數、產品類型、利潤空間、部門架構等等,然后按崗位設置績效考核方式。
①業務型崗位
業務型崗位是跨境電商人才流動最大的崗位,怎樣激活并留住,你不僅要有KPI,更要有KBI。
KPI:即是結果指標。
很多賣家都是考核銷售額、市場份額、利潤率、采購成本、物流、庫存、廣告、賬號等,但僅僅只考核這些指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粗糙的KPI考核方式。
考慮周全的賣家會將組織與人員管理納入KPI的考核標準里去:包括主管在招聘面試、團隊培養等方面的付出,個人在平臺數據總結、對手分析等方面對團隊的貢獻。
有管理經驗的賣家還會把個人發展計劃考核進去:包括個人規劃、目標、工作的優缺點等,因為一個有積極、快樂、主動工作計劃的員工會影響其他員工,相反,一個整天喊著要跳槽的人也會影響一大片人。
有些上千人的大賣家還會考核行為與價值觀:包括對產品、運營方式的認可和建議、企業文化匹配度、工作態度等,因為業務能力很容易提升,價值觀很難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初創型公司的業績考核比重不應低于70%,大型公司可以適當增加其他三部分的權重,比如阿里的行為和價值觀占考核的50%。
?
KBI:即是關鍵過程指標。
KBI可以讓員工在關鍵時刻更加有激情和活力,比如對Prime Day銷售額、跟賣搶到購物車、讓買家取消投訴等關鍵性舉措給予獎勵。
②一般型崗位
針對美工、倉庫,甚至人事、行政、財務等崗位的績效管理,怎么樣讓他們擰成一股繩,和公司融為一體?此時就要用OKR的績效方式了。
OKR:即是關鍵目標+結果的績效方式。
OKR和KPI截然不同,需要領導和員工一起參與制定目標,一般難度比較大,而且是公開型的,和績效獎勵關系不大,但是能幫助員工更好的成長,更開心地工作,以及提高團隊凝聚力。
?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賣家有一套完善的績效管理標準,并不是說他就沒有人才煩惱了,而是這些煩惱能夠被績效激勵著團隊去積極的解決,跨境電商本身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成為大賣家的。
?
以上內容來自易倉科技主辦的第11期極客營,同時感謝胡可德老師的分享,感謝PingPong、航星物流的贊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