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姐夫”成功問鼎世界首富,何其壯哉!但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這些給亞馬遜打工的賣家,該加班還是加班,該泡面還是泡面,Wait,講道理平臺應該是為賣家服務的,但為什么他們那么滋潤,我們賣家卻是各種苦逼各種累呢?
“2萬每月,難招有經驗的亞馬遜運營,萬能的朋友圈,求推薦,入職送iphone”
“一個差評我們就要用5個好評去稀釋,要刷個五五二十五單,滴血也要刷啊”
“哎,美國站的爆款,到歐洲就啞火,到日本就成死貨“
......
“不加班來深圳干嘛,10點以前下班的,全部開除”
“死命跟供應商壓價,最后再談發票“
“日本消費者反饋,這些歐美標準的尺碼,讓他們使用起來很不舒服“
如果說跨境電商要回歸商業本質,而商業本質就是人性化,通過交換來相互滿足需求,最后達到“共爽”狀態。跨境電商鏈條長、交易多,你跟供應商、物流、員工、平臺、消費者都是一種“共爽”狀態嗎?
以下圖的拖鞋為例,在國內某寶上,一上架就賣了得很火,某賣家稍作改良,并第一時間copy到亞馬遜上,結果廣告也燒了,單也刷了,就是賣不出去,為什么?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忽視人性的行為,在國外,紅酒跟飲料一樣普遍,日常飲用,你把瓶塞做成拖鞋,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反胃的行為,就跟一雙印滿米飯的拖鞋一樣,你會穿嗎?
無論是在運營、物流還是售后上,很多賣家都在自己玩自己的,肯花時間對比對手、分析平臺,卻很少去了解消費者,了解他們的人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