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三個月做到月銷百萬?
無貨源賣家,
精品店鋪單站點三個月直接上100萬銷售額。
但是出現一個情況。。。。。
你看到是176單,事實上,
做臺灣的朋友都知道,
一個訂單基本上是5個關聯銷售左右。
那天她一共拍了826個商品。
被迫停止了所有的廣告,以及產品直接提價
(日常銷售,大坑不能進行這個操作!!)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十一月的銷量僅有2萬臺幣:
十二月的銷量上漲10倍25萬臺幣:
這個月僅僅用了7天就做了近30萬臺幣
單天更是拉到了新高8萬成交。
這個店鋪是怎么達成
3個月完成100萬目標的?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述這么一個案例。
會從選品方向,運營邏輯,廣告布局,推廣成本方面來拆解這個案例,
選品方向:
一個新店怎么去選擇?
選品能決定店鋪的生死,
是所有運營計劃的基建。
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地基,
如果根基不穩后面建多高的房子
還是會崩塌。
很多人會選擇跟賣,
看看市場周報哪些是大熱的產品。
這些都是可以得,但是一個新店鋪,
或者說需要突破的店鋪一定要
分析市場,分析數據。
在講選品的時候先給各位普及一個知識點:
藍海選品的底層邏輯:


供 < 求


就是需求量大,但是市場競爭度相對小。
下面舉個例子:
(由于需要保護合作方的產品,避免惡意競爭或者跟賣,不能直接給出選品)
數據來源:知蝦
搜索量=市場需求
推薦出價=市場競爭情況
如何滿足我們的選品要求,
就是搜索量盡量大,推薦出價盡量低,
意味著盡量滿足我們的藍海選品的底層邏輯,
差額越大,利潤就會越大。
這個是產品越值得我們操作。
一個店鋪基本有5-10個通過這個方法選出來的產品,
基本就能穩定出單。
所以很多新手賣家說不出單,
其實要出單并不難。
只是你的方法對不對,
能否符合市場的邏輯,你的選品對不對。
一切的基礎。


運營邏輯:


為什么經常說運營邏輯很重要,
我覺得運營就是一場商戰,
商場如戰場,攻防爭斗,
也是運營有趣好玩的地方吧。
第一步的選品基礎已經講了,
但是需要布局一個矩陣,
不單單做一個這個產品,
而是圍繞更多的這類人群去選品,
進來的流量都不能浪費。
第二步,選好產品就開始制作計劃,
-
定目標鏈接:你需要超過的競品鏈接,第20名銷量是多少,就需要超過他。
-
計算30天的競品銷量,制定15天的銷量計劃。
舉個例子:
UBS眼罩
前8名的賣家,第一名是760月銷,最后一個是21銷量,
你想到達某一個位置,你就要超越這個銷量1.5倍(請留意,這個是需要點最熱銷的產品,就是月銷量。綜合排序是歷史顯示銷量,不是當下權重。)
假設我要追趕第八名賣家,月銷量是21的,
你就需要計算你一共需要做多少銷量,無論是測評,或者廣告也行,活動也行,使銷量超過這個21個,你就基本能拿到他的流量。
PS:標品類目,本身流量不大的關鍵詞,去到第八名獲取的流量并不多。
假設是有10000個搜索量,到第八名的大概只有200個展現量。
絕大多數賣家不會做這個計劃,但是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操作起來的。


廣告布局+成本計算:


這樣的店鋪
你們會好奇花了多少推廣費用:
第一個是近30天關鍵詞廣告數據:
ROI(投入產出比):64.3/8.3=7.7
廣告占比是:8.3/64.3=12.9%
遠低于產品毛利,所以是單看廣告都是盈利的。
空白處是商家采購不過來了,訂單太多了,
直接讓我們停止了任何推廣,
這個是極其危險的動作,有可能停掉就會出現業績下滑,
以及這個階段已經步入盈利,
停止廣告投入就是容易被追趕!
第二個是近30天關聯廣告數據:
ROI(投入產出比):45.7/5=9.34
廣告占比是:5/45.7=10.9%
遠低于產品毛利,所以是單看廣告都是盈利的。
并且偶爾會出現極高的投入產出比:
這一些列的數據都是我們來了兩個月的新同事開出來的數據。
甚感欣慰。

總結一下,操作步驟如下:
大概花費是在1.5萬臺幣左右,折合人民幣3500左右。
平時推廣花費占總銷量的1%不到,沒有其他任何推廣。
最開始我們并沒太在乎投產,是拉流量,測試數據。
通過數據對我們的選品做一個確定,最后確定要推廣的4個產品(測款);
通過數據對產品做點擊,轉化等數據的優化;
加大投入拉銷量;
穩定數據,提價拉動全盤數據,提高ROI。
學會這5步,新手也一樣能做成爆款。
以上可能太多的數據,更多賣家沒有辦法明白其中的邏輯。
補充一個點:
這個店鋪的測評費用15單左右,
4個主推鏈接,每個兩個評價,
其他產品一個評價曬圖。
所以總推廣費用大概就是3500+450=3950推廣費用。
你好,有沒有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