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召開2020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力在會上透露,跨境電商的海外倉數量超過1800個,去年一年增速達80%,面積超過了1200萬平米。
張力稱,近年來,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牽引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這也是產業變革在貿易領域的具體體現。特別是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跨境電商發揮突破時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的獨特優勢,成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首選和外貿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全球消費者也得以在最短時間內購買到中國優質產品和服務,形成了新的供給和市場需求。可以說,這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一個生動實踐。
張力透露,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加強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通過創新政策體系、優化監管模式、提升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培育外貿新業態,取得積極成效。去年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新增加了46家跨境電商綜試區,17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一批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試點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2020年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1.1%,市場采購貿易總額超過千億美元。僅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創造的貿易增量就達到近450億美元,拉動出口增速1.8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穩外貿工作。一批跨境電商平臺在海外飛速發展,超萬家傳統企業觸網上線、提質增效。配套生態體系日益完善,跨境電商的海外倉數量超過1800個,去年一年增速達80%,面積超過了1200萬平米。除此以外,保稅維修等各類新業態新模式也在穩步發展。
張力表示,2021年,商務部將繼續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國際合作,助力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推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快速發展,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打造外貿新的增長點,來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除了國家政策上的扶持,過去幾年全球電商市場的發展以及未來走向也在預示著某些變化:
(1) 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正在養成
疫情期間線下門店受限關閉,線上平臺成為了海外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唯一方式,這無異于加速了消費者從線下往線上轉移的購物習慣,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了習慣與粘性。
(2)5G帶來更多可能,引領消費場景更迭
5G讓通道變得更寬更快,從商品的展現形式到物流、售后的體驗都將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同時,5G可以使AI內容生產打破形式上的局限、構建更精準的消費者畫像,帶來更智能的零售體驗。
(3) 社交電商新玩法,海外直播帶貨興起
國內掀起的直播帶貨熱潮已蔓延至國外,遍布東南亞和歐洲部分國家。直播無疑成為帶貨和流量入口的新趨勢,這樣給跨境出口賣家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
去年,受疫情影響,跨境物流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禁飛、延誤、運力不足、爆倉等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大腦,跨境賣家一邊感嘆一邊控制數量和單價。跨境物流也頂住重重壓力,堅持保證每個節點的正常運行,海外倉成為了疫情下的主力軍,高性價比的服務十分受青睞。
從自建倉至第三方海外倉,在跨境電商的發展進程中,海外倉已經是不可缺少的配置,其降本增效的屬性得以凸顯。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跨境物流行業仍然是受關注的行業,將會有更多的海外倉涌現,跨境物流的配置服務也將不斷完善,助力跨境賣家實現賣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