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旺季的來臨做的各位小伙伴的訂單隨之增多!也有可能哪個產品在某一天突然爆單,對于Wish這個平臺自發貨占比較高的平臺來說做好倉庫和供應鏈的管理至關重要!如果爆單后處理不好爆單后的訂單!那面臨的問題是很嚴峻,輕則導致客戶退款,重則被平臺封號!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供應鏈和倉庫的管理辦法!希望大家都能提高發貨效率
一個團隊,一個公司要提供專業技能和穩定的輸出,即致力于把公司內的工作流程標準化,并以專業的技能持續不斷地穩定輸出。例如后臺收到訂單,是否第一時間履行并發貨。這些基礎的工作流程必須標準高效、穩定地完成。
1、讓事情發生與讓事情完成
任何公司的事務都可以歸為兩類:創造性事務與常規性事務。“讓事情發生”指的是做創造性的工作,例如研發團隊研發出一款全新的產品;銷售團隊獲得一筆新的訂單。“讓事情完成”指的是中后臺的管理,即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妥善執行“發生的事”。執行的過程需要采購、供應鏈、文案美工等團隊配合完成。效率第一倉庫管理(包括曾整個中后臺管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效率第一”。
2、驗貨貼標
部分中小型賣家往往忽略驗貨這一程序,不清點數量也不開箱看貨就直接上架。我建議大家在簽收的過程過直接掃描快遞單號(一經掃描,打印機就自動打印SKU標簽),并將打印出的標簽貼到產品上,一個標簽對應一個產品。通過標簽數量,我們即可確定具體的到貨數量。對比訂購數量,再將缺少的產品數反應給采購部門,則采購人員便會聯系供應商進行補貨。
貼完標簽后將產品上架,揀貨上架可分為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一個倉位對應一個SKU”;第二種方法是“倉位與SKU分離”,即每個倉位都有自己的倉庫編碼,每個SKU都有自己的產品編碼,將兩個編碼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精準定位產品的位置。因此,每個倉位也就可以根據情況放置多個SKU。
此外,建議大家在產品數量和倉庫面積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盡可能充分利用倉位,切忌在倉位未充分利用的情況下貪圖大倉庫(即使倉庫租金便宜)。因為倉庫面積越大,相應的盤點上架、揀貨發貨等人工效率就會降低,隱含的人工成本就會上升。
3、理貨盤點
建議大家不要做全倉庫的盤點,因為倉儲人員在盤點的過程中會出現各類小錯誤,往往越盤越錯。大家不妨將全倉庫盤點細化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建議大家將倉庫分為熱銷區、滯銷區與平銷區。將滯銷區設置在距離包貨區最遠的地方,反之,將熱銷區設置在距離包貨區最近的地方。該分區方法可以提高倉儲人員揀貨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運營人員要積極上傳滯銷數據,方便庫管員進行分區管理。若任何人發現倉庫內的某個產品的庫存數量出現異常, 就應及時觸發盤點需求,以便庫管員重新盤點該區域的產品數量,庫管員盤點完成將庫存結果通過系統告知財務,方便財務人員確認盤虧/盤盈數據。相比定期的大規模全倉庫盤點,這樣日常的盤點工作更省時高效精準。
4、揀貨分流
不建議商家拿著地址單去配貨,而是先取貨包裝,同時打印地址單發貨,這是揀貨分流最高效的方法。揀貨分流有兩種情況:單SKU揀貨、組合訂單揀貨。這里舉兩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單SKU揀貨:
例如某SKU今天共有500個訂單,倉儲人員按要求將500個SKU放入臨時置貨筐中(這些SKU在入庫前就逐個貼上了面單)。包貨員掃描SKU標簽(打印機自動打印該SKU對應的地址單),并將產品裝入包裝袋,隨后再將打印出的地址單貼在包裝袋上,此時揀貨分流的工作就完成了。當然,我們公司還會將打包好的產品放置在電子秤上,系統會自動錄入每個待發貨產品的重量,以便公司提前核算物流費用。
組合訂單揀貨:
例如某配貨員以50個訂單為批次進行揀貨,并將這50個訂單所示產品放入臨時置貨框。包貨員掃描某SKU標簽,系統便會提示該產品應放入幾號籮筐(共有50個籮筐,每個籮筐對應一筆訂單)。50個訂單的產品分配完成后,包貨員再依次掃描各籮籮筐表面所貼面單,打印機會自動打印各籮筐對應訂單的地址單,接著就可以打包發貨了。反之,若拿地址單配貨,配貨員就必然滿倉庫亂跑,不僅效率低下,還需要配置更多的配貨員以滿足大量訂單要求,導致人力成本上漲。
5、發貨
鑒于爆款的需求量非常大,往往會出現爆款產品剛到倉庫就需要分配到包貨區進行發貨處理的情況,此時該如何分揀呢?舉個例子,若有500個預定的爆款抵達倉庫,并且有100個訂單需要該產品。分配員在完成貼標動作后,可將爆款產品分為兩批,其中100個產品直接運至包貨區進行發貨處理,另400個產品做上架處理。這一處理方式,減少了揀貨環節,提高了發貨效率。
對于超級大量的爆款,可直接將要求數量的爆款產品長期放置在包貨區的籮筐內,只打印一張產品標簽用于發貨。發貨時,只掃描該張標簽進行發貨即可,從而縮減了給每個爆款產品打標簽的流程。
6、指標管理
為保證倉庫的高效運轉和降低倉儲成本,賣家需要關注以下指標。
人均效率
人均效率指的是倉儲人員日均處理包裹的數量。人均成本應與本地區的賣家進行對比,因為與其他區域賣家的產品結構、地區成本、倉庫大小不同,計算出的人均效率相差較大。
包裹處理效率
倉庫一個月的全部成本(包括倉庫租金、行政成本、員工工資等)除以月包裹總數量=平均每個包裹的處理成本。該公式得出的數值為每個包裹所耗費的成本。該指標非常關鍵,賣家應盡可能降低每個包裹的處理成本。
倉庫面積效率
一般情況下,倉庫面積越大,效率越低;倉庫面積越小,效率越高。切勿盲目擴張倉庫,選擇倉庫面積時應綜合考慮公司的SKU總數、倉儲員工數量。
庫存周轉率
一般情況下,周轉率越高,缺貨率越高。不建議賣家盲目追求周轉率,應在周轉率與缺貨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保證更好地交付。當然,首先要做的是滿足平臺要求的物流指標。
缺貨率
如上所述,缺貨率與周轉率相關。賣家不可盲目追求其中任意一個指標,應考慮市場與平臺的需求,據此找到一個平衡點。
平均庫存年齡
平均庫存年齡高的產品,應逐步淘汰。每個滯留在倉庫內的產品都有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占用倉位)與間接成本(耗費管理精力),建議賣家定期處理庫存年齡高的產品,以保證倉庫內的產品處于活躍狀態。
7、如何談賬期
若賣家沒有貨量優勢,不要輕易去和供應商談賬期,應依據MVP模型測試產品的市場反響,待到具有貨量優勢時再去和供應商談賬期,成功率更高。當然,賣家不要懼怕和供應商談賬期, 應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推銷公司的運營和銷售能力。對于訂單量足夠大的公司而言,可以配置談判團隊,實時觀測產品的動態,一旦達到貨量要求,就主動和供應鏈協商賬期。? ?最后,希望賣家在旺季來臨之前,對滯銷的產品做一次大清理,全力提高各環節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