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的主要流量獲取模式,有很多人說做好了PB就能做好Wish,這話雖然有點夸張,但也說出了PB對Wish的重要性,今天小編就總結了九大代表性Q&A,供大家借鑒。
Q1:產品在PB活動中,表現一直還好,直到最近突然PB流量降到0,但是預算還有,這是什么情況呢?
A1:這種情況根源應該在于商家和平臺對表現還好的定義不一樣,對商家來說,也許PB流量和點擊都很高就是很好的表現了,但對平臺來說,產品的轉化才是判斷一個PB表現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PB前期的轉化不太好,平臺會縮減對這個PB活動的流量分配,也就是說你想花錢都花不出去。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產品本身的自然流量和訂單履行出現了問題,平臺考慮到這方面也會降低PB的流量。
Q2:Wish平臺對于商家使用PB常規版/簡易版來說,有什么建議嗎?
A2:常規版PB是由商家自行調控,而簡易版或者說只能版PB則是由平臺基于大數據進行調整,因為平臺近期會花時間優化簡易版PB,提升簡易版PB的訂單轉化率,優化好了之后的簡易版能達到和常規版一樣或比常規版更好的效果。
對商家來說,如果個人的PB能力比較強,那常規版的可能更能做出效果,如果PB把控能力一般,那簡易版PB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有平臺的大數據做后盾,不會出什么大差錯。
Q3:我剛開始了解Product ,但對于投放哪些產品比較好有一點迷茫。
A3:這個問題是很多新手賣家都曾經頭疼過的一個問題,資金有限,也不可能幾十款產品全部都投放PB,就算有錢“燒的慌”,怎么選擇好產品把錢用在刀刃上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這里小編建議,最好不要全部產品都做PB,要有選擇性的進行廣告投放,重點產品要重點照顧,那么怎么選出重點產品呢?
PB是一個篩選產品的好工具,先對所有產品進行挑選,選出幾個或十幾個自己覺得比較有優勢的產品,然后對這些產品做個短期的PB活動,看哪些產品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形成更多的訂單,就說明這個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比較強,在平臺上的發展空間也比較大。
同時,小編提醒各位,PB不是萬能的,并不是做了PB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PB只是一個引流的工具而已,可能有些產品你覺得很好,但放在平臺的大環境下就很一般了,所有重點還是要做好前期的選品工作。
Q4:我的產品專業性強,客單價比較高,開了PB之后出單情況比以前好,但轉化不高,還要不要繼續開呢?
A4:針對這種情況,還是要看PB的花費平攤到每一個訂單上的成本是多少,這個成本如果在你可接受范圍內,那就可以繼續開,如果這個成本已經對利潤的壓縮比較嚴重了,商家就應該對PB進行調整,在盡量保持轉化的情況下降低PB的花費。
考慮到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專業性強,客單價高的產品的轉化本來就會比低單價的普通產品低一些,如果PB帶來的流量和轉化就對產品很重要了,如果PB花費不是太過火,只要有錢賺,還是建議商家繼續保持PB。
Q5:新店產品開始做PB,基本都是付費流量,這個情況正常嗎?
A5:正常, 太正常了。如果你的產品沒有標新立異到整個平臺只有你一家有,你的品牌名氣沒有達到粉絲一大堆,那你的店鋪和產品基本是沒有自帶流量,前期的流量來源都只能依靠平臺分配。
砸錢開PB對新產品來說不僅是把流量引過來,同樣也能給產品做一定的數據積累,根據前期的產品表現,平臺會對這個產品做一個合理的評估,從而對產品的流量區間和類目做一個歸屬。
Q6:有一款新年產品,做了PB以后流量激增,收藏也多了很多,但訂單增長不明顯,這是什么原因?
A6:有流量有收藏,說明消費者對這款產品還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但實際的訂單增長不明顯說明有什么阻礙了消費者進一步的購買動作,這個時候就需要站在消費者個體的角度上考慮一下,會不會是因為衣服尺碼不合適,價格太貴,圖片看上去low里low氣,或者產品時多屬性的組合,消費者不需要這么多。
從大環境來看,肯定有一部分是同行競爭的原因,可能是競爭對手的消費數據和表現都比你的好,更容易吸引消費者。
Q7:做了PB之后同樣的預算,第一天燒了21,第二天10,第三天1.5,這是為什么呢?
A7:這個問題其實和第一個問題很相似,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產品燒了21刀卻沒能帶來什么訂單,相比流量,平臺更需要訂單,客戶始終都是平臺生存的根本,轉化過低的PB得到的流量會越來越少,花費也越來越少,有時候,錢不是你想用就能用出去的。
還要考慮到這三天是在什么時間維度上考慮的,平臺上每天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大環境都是不同的,在外部環境比較極端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這些問題。
同樣,如果商戶的訂單妥投率和服務做得不好,平臺也會因此不看好這個產品,從而降低對這個產品的流量分配。
Q8:我給不同的產品都單獨開了PB,但觀察發現,有的產品流量很多,有的就很少,這和計劃開的多少有關還是產品本身有關?
A8:很明顯和計劃多少并沒有關系,和產品本身以及當前時段的PB流量分配有關,平臺不同時間會依據不同消費習慣對不同的類目有一定的流量傾斜,這種觀察本身就應該考慮到平臺對流量進行了轉移這種可能。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由于產品所在的類目競爭非常激烈,很難從中獲得比較多的流量就說明你的產品在這個類目可能并不是特別的具有競爭力,你可以考慮是否要對這個產品進行調整。
Q9:新產品好像做了PB之后也很難獲得流量,這是為什么?
A9:新品沒有數據積累,本身就很難和已有的產品進行競爭,即使做了PB,在整個類目中能得到的流量也是有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商戶采取了某些不合規的手段促進前期銷售,這種手段如果被平臺檢測到,這個產品的PB會被平臺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