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產品引起賣家的注意,一款看似簡單的,采購價不到¥1,卻在亞馬遜上賣$12.95,簡直暴利啊!
(亞馬遜套餐價賣十幾~二十幾美元)
(采購價不到¥1)
且這樣一款看似普通的產品,竟然可以做到4.8分,功能描述也非常簡單。大類排名200名以內,日銷或達400單,怎么做到的呢?
為此很多賣家分析到:
1、該產品目前已經被壟斷,這個賣家review已經累計了3000+,早就搶占了市場,現在入場很難再賺到什么利潤。
2、這個產品其實前幾年已經賣爆,在亞馬遜和上一搜,上千個同類產品出來。且套餐價都不低。
很多賣家看到趨之若鶩,但經過指尖陀螺之后也有很多賣家冷靜許多,在此想提醒大家:
同質化“爆款”十分高危,新貿易下大數據選品首當其沖
熱銷款、潛力款、爆款是所有賣家致力于盈利的最終追求,而不可避免的是狹隘的選品渠道,使各平臺通吃的“爆款”面臨同質化、侵權的沖擊。縱觀近幾年熱度頗高的指尖猴子、指尖陀螺、獨角獸等爆款產品,消費者買賬的巨大市場需求誘發制造商和賣家鋌而走險,最終不意外的走向同質化、侵權的斷崖。
既然侵權雷區頗多,為何還是有很多賣家不斷踩雷呢?有賣家聲稱:“缺乏自主的選品工具和選品渠道,只能讓我們這些中小賣家片面參考銷量、營收數據,盲目。而這種選品方式,在面對新貿易市場需求時絕對是會被逐漸淘汰的。”
眾所周知,2017年,亞馬遜官方發布了“下一代貿易鏈”,以跨境電商為中心的新貿易增長點正引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三流合一”的新貿易時代生存。為此,顏飛坦言2018年跨境電商“下一代貿易鏈”已經形成,且隨著賣家大數據選品、大數據運營能力的加強,未來行業的信息交互會要求制造企業和跨境零售賣家建立一種緊密協作的共生關系,這其中,大數據選品首當其沖,數據化選品仍需賣家從多個維度來做分析,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