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個細分市場的市場容量、需求及趨勢、競爭程度、價格高低等指標,幫助賣家結合自身定位及實力去判斷,是否適合進入。
可以說,扎實準確的市場分析是未來產品大賣的墊腳石。
然而,再倒推一步,由于賣家思維角度、認知面的不同,不同市場分析報告選取的樣本不一樣。不同的樣本,決定了市場分析的有效性是多少,參考度有多大。
作為新手時,市場分析一般會采取粗放的方式,將細分類目的月銷量Top 100、關鍵詞搜索結果前5頁(或前100個)或BSR排名Top100 的產品作為細分市場的樣本,進行市場分析,完成選品的重要一步。
如下圖,就是以類目月銷量Top 100產品為樣本:
到了精細化運營階段,“曾經的新手”會發現以前的方式難以精準匹配需求,或不再適用。
這是因為細分類目的Top 100,有時會混進一些“異類”。有些是賣家為了“蹭”某些類目的流量,故意“放錯”位置;有些是某品類的分支,亞馬遜上尚且沒有對應的細分類目。
如下圖中第1個產品,就和第2、3個產品形態差異較大,使用場景有所不同,價格差距也較大。
這樣的Top 100,就顯得不“純粹”。與之對標的話,市場分析的數據參考性就不大。
為了獲得更加精準的市場分析報告,就要使用更高階的品類定義方式——自定義品類。
自定義品類,顧名思義,即賣家自己來確定市場分析的樣本,使其更貼合自己的選品方向,得出更精準的數據報告,進而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在-查同類產品功能中,我們可以看到,Portable Washers細分類目下有290個產品,將不完全匹配的產品剔除,剩余的加入到自定義品類,即可生成最精準的樣本數據報告,不受亞馬遜類目或搜索結果限制。
如下圖:
這樣再進行市場分析,得到的數據就不會“馬馬虎虎”了:
利用這樣的方式,你還可以為新興產品(亞馬遜上尚未有其對應的細分類目)建立自定義品類,然后進行市場分析,一窺市場前景,搶占市場先機。
更多自定義品類的用法,歡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