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賣家基本上占據亞馬遜的半邊天,但是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中國賣家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在過去的短短5個月時間里,亞馬遜利用平臺規則,600個中國賣家品牌的銷售權限被關閉,其中涉及到的品牌超過3000個。目前看來這件事好像結束了,但是最近又有了新進展!
#01
在整治了大品牌之后,一些小品牌和小賣家也開始遭殃,大量中國賣家資金鏈斷裂。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賣家的賬戶上還有很多錢,這些錢一時之間也被凍結,難以取出來,這是對他們致命的打擊。
為什么亞馬遜要如此針對這些中國賣家呢?主要還是這些賣家確實存在違規行為,許多賣家用、刷好評等招數,來提高自己店鋪的數據,從而讓提高店鋪的銷量。但是這種方式嚴重違法平臺規則,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亞馬遜的賣家提起申訴也沒有用。
賣家的這種行為,長期來看對平臺一定會產生不好影響。
首先是容易產生壟斷。一旦通過刷單等行為,讓一個賣家成功占領大量市場,那么其他小賣家根本無法和他們競爭,而新加入的賣家,如果按照普通的公平競爭方式,根本無法獲得流量,正常的公平經營根本不可能。不得已之下,他們也只能走上刷單的老路,而這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對于一個沒有什么資本的小賣家來說,即便是刷單也很難與大賣家競爭,最終形成壟斷。一旦形成壟斷,就會讓新的賣家投鼠忌器,沒有新鮮血液進入其中,也不利于一個平臺的發展,所以,亞馬遜做這件事,其實也可以理解。
盡管亞馬遜這么做是在肅本清源,但是這么做相當于直接將中國賣家一鍋端,給中國賣家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許多賣家還有大量現金被凍結,他們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斃。
因此,近期,眾多中國賣家就亞馬遜封號事件,聯合起來,在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向亞馬遜發起了集體訴訟。
#02
從訴狀中的內容來看,他們主要要求是將自己被亞馬遜扣留的資金拿回,對于被封號的事件卻沒有怎么提。不得不承認,中國賣家的這一做法,的確是明智之舉,違法平臺規定基本證據確鑿,而那些被亞馬遜扣留的資金,屬于賣家自身的收入,雖然亞馬遜的服務中有提到,如果賣家違反平臺政策,它有權利決定是否永久扣留賣家資金。但是有賣家認為,在使用亞馬遜的服務時,亞馬遜其實是負責發貨的,所以其實亞馬遜知道,有些賣家會給顧客提供好評卡,所以應該清楚賣家有好評返現的活動,而亞馬遜方面卻沒有阻止。
那么,這次訴訟,中國賣家可能成功嗎?從一些案例中其實可以發現,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不久之前,有一位賣化妝品的德國賣家,同樣也被封號,最后起訴成功,這給很多中國賣家提振了信心。不過,這個案例與這次中國賣家的情況,其實有很多不同,畢竟這次中國賣家,并不是單純因為封號而起訴,如果用封號的理由起訴,基本不可能成功,因為很多賣家的確有違規的行為。
這次起訴的原因,是賣家認為亞馬遜非法扣留資金。此外,其實賣家還能用反壟斷法起訴,因為亞馬遜并沒有看起來這么大義凜然。在一些中國賣家被封號后,亞馬遜馬上推出了自己的自營商店,搶占那些被封賣家的空余市場,甚至還開始出售以及生產,原來那些被封中國賣家的產品,同時還加大自己的宣傳力度。
亞馬遜這種行為,和監守自盜沒有什么區別,將大的競爭對手趕走,自己乘機搶占市場。這雖然沒有違反平臺規則,但是整個平臺都是亞馬遜的,一旦加大宣傳和營銷,必然有更大的優勢。這些行為,其實已經涉嫌違法反壟斷法,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從這方面看,中國賣家還是有勝訴的機會的。
不過,在這次的風波中,無論中國賣家是否能夠勝訴,對中國的跨境電商,絕對算得上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03
對于大賣家來說,這或許會讓他們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努力打了水漂,對一些小賣家來說,更是直接被斷了后路。很多小賣家都沒有撐過這次危機,最終以破產告終,更嚴重的是,一些賣家的前路也被斷了。前面說過,亞馬遜進行封號后,在短短一段時間里經營了大量的自營店,將許多中國賣家的市場搶走,而且,許多外國賣家也抓住機會,進軍一些原本被中國賣家占領的市場,大量的市場份額被瓜分,留給被封的中國賣家的市場份額就更少了。這意味著,未來很大一批中國賣家將被淘汰。除此之外,中國跨境電商,還需要適應外國的市場規則。
當然,其實從整體來看,對中國跨境電商整體影響并不大。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太區執行總裁Cindy Tai稱,在這次封號事件后,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的銷售占比,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中國制造大受歡迎,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的業務,還出現了一定的增長。所以 中國跨境電商潛力依舊巨大。
但是,這次事件還是給眾多賣家提了一個醒,如今在中國電商平臺上,依舊存在大量的刷單,刷好評等違規行為,雖然現在還沒有被發現,卻不意味著能一直安全。很多行業或許能夠利用漏洞,在初期的時候異常火爆,但是在瘋狂之后,也很容易虎頭蛇尾,做生意還是應該合理合規運營,真正的口碑,才能維持一個店鋪的長期發展之路,腳踏實地才能細水長流。
(來源:跨境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