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來,全球外貿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我國由于防控措施實行有力,較早的進行經濟復蘇,大規模的海外訂單紛紛涌入中國,從“訂單荒”到“大爆單”,這一年對中國外貿來說可謂是“瘋狂的一年” 。
訂單暴增后,一時間美元滿天飛,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眼看大量的外貿老板就要一夜成為巨富了!可后來劇情反轉.......揉碎了整個行業的夢。
2021年的外貿人是被外貿生意逼瘋的
前段時間,有外貿人在社交平臺傾述了自己的難題!
他說道:
“今年真是被外貿生意逼瘋了。由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外貿訂單被大批量下單,導致原本的廠房和設備根本跟不上,必須擴張,于是在今年年初就找了個4000多平的廠房,買了很多的新設備來應對爆發的訂單。
到了今年中旬,訂單依舊很多,自己都來不及做,不得不外發到外面去,但是隨著費用不斷上升,家里的貨又發不出去,但是廠里又不能停,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地做,廠里的庫存越來越多,占用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到現在海運費降下來了,本來想著訂單會恢復正常,但客戶又不下單了,想等海運費能不能繼續往下跌,結果運費是跌了,原材料瘋漲,訂單還是大幅度縮減。
現在所在沒有辦法了,倉庫放不下了,不得不裁員,忙活了大半年到頭來還是一場,還擴張了很多經營成本!”
上述外貿人所說的:被外貿生意逼瘋的情況,在整個行業并非個例。
“ 我上家老板就是擴大產能,自己資金不多,接了個大客戶的訂單,資金一拖,我老板就倒閉了。”有外貿業務員說道。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外貿人表示自己遇到的相同的困境。
盲目生產成為壓垮外貿人的選擇
原材料緊缺,價格暴漲,匯率波動,集裝箱告急,航線堵塞,加之國內限電限產,生意風險正變得越來越高。
對選擇擴張生產的外貿人來說,如果資金鏈不足,隨時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2021年面對著訂單暴漲的誘惑,有些外貿人沒法忍著誘惑,選擇冒險的方法,擴張生產,能賣出貨物就是一夜暴富;有些外貿人選擇保守的方法,往后推交貨期,有多少能力就賺多少錢。
如今誰也沒想到,2021年卻比2020更加跌宕起伏,只能留下大量的庫存慢慢消化。
有賣家透露道:“因為海運壓單,國外拿不到貨,到處(重復)下訂單,國內認真對待了,到時候就會發現一大堆外國客戶毀約的,拿點毀約金,倉庫里一堆賣不出去的貨物?!?/span>
現在國外需求大漲,許多外貿人紛紛表示:“我們要做的是提價,而不是盲目生產!”
確實,現在可以明顯看到有部分外貿人開始選擇漲價,行業的難題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但是還是有許多外貿人表示:“不能漲價或者不敢漲價!”
“我們合同價格都是根據簽合同時的報價訂的,不能說因為現在遇到成本上漲了,就跟客戶說提高價格,沒有這樣做生意的!”這個外貿老師激動地說,“所以增加的成本再多也只能企業自行承擔,少掙點是好的,有時候會虧本,價格不可控的情況下,有的單我們可能就選擇不接了。”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不漲價主要是因為不敢,因為企業主們心不齊,你要是漲價了,國外客戶會立刻就去尋找新的企業。
尷尬的現實是,盡管發展了這么多年,但我國大部分企業仍然是“低附加值”產業,技術含量低、產品利潤低、可替代性強,主要競爭優勢在于低廉的人力成本。
所以,別看整個外貿行業干的熱火朝天,其實都是在免費給外國人打工。
2022年外貿行業會更難嗎?
8月份,商務部曾發出預警:2022年外貿形勢嚴峻!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需要穩住市場主體、穩住訂單。
王文濤表示,現在我們還面臨一些困難,這也是國際上普遍遇到的,比如運力的影響和運費的高漲,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上漲,還有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些是外貿企業碰到的“四難”,特別是中小企業更加困難,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穩住市場主體、穩住訂單。
跨境犀牛在此也特別提醒外貿人,在形式不明朗的情況下,切勿盲目擴張生產。
(文章來源:跨境犀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