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的亞馬遜
著名股評人Jim Cramer曾經在2013年發明了“FANG”一詞,2017年納入了蘋果(Apple),組成現在的FAANG,來描述美國五家科技巨頭股票:Facebook(現已改名為Meta)、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
FAANG的說法現在已被大眾接受,成為了美股中“大型科技股”的代稱。而且,這五家公司似乎不僅受到散戶的歡迎,也同樣受到有影響力的機構高調收購,推動了它們的大幅增長。
然而,2021年,亞馬遜的股票表現卻在FAANG中墊底。直到2021年結束,亞馬遜的股價全年僅上漲了2.4%,遠遠落后于其他四只FAANG股票。
其中蘋果上漲34%,Meta Platforms(前身為Facebook)股價上漲23%,Netflix上漲11%,年度頂級科技股Alphabet上漲65%。與此同時,科技巨頭微軟今年上漲了51%,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21%。
亞馬遜上一次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還是在2014年,當時亞馬遜股票下跌了22%。不僅如此,2014財年,亞馬遜凈虧損2.41億美元,每股虧損0.52美元。
而在今年10月底亞馬遜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第三季度亞馬遜凈利潤為31.56億美元,同比下降50%,遠低于市場預期。對于第四季度,亞馬遜還發出了“零利潤預警”,表示預計GMV將在1300億至1400億美元之間。
如今,雖然亞馬遜的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還未放出,但伴隨著股票的增長乏力,可能業績也不會相當出色。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呢?
市場復雜,亞馬遜也難保持穩定
此前,亞馬遜2014年的糟糕表現,其實來源于亞馬遜擴張的野心。
2014年,亞馬遜發布了第一部智能手機Fire以及一款全新的機頂盒;推出了流媒體服務Prime Video,投入大筆資金制作影視劇集;擴大了當日配送服務的范圍,甚至計劃開設首家實體店。
其中,亞馬遜投入四年精力研發的Fire智能手機,不僅沒能在市場上贏得市場熱捧,還在上市僅僅兩個月后就出現了銷量疲軟的跡象。
2014年的巨虧過去七年后,2021年亞馬遜的Prime Video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智能家具產品也斬獲了不小的市場份額,甚至物流業務也快要超過幾大傳統快遞公司,這一次,造成慘淡的業績的原因可能會更加復雜。
華爾街分析師表示,亞馬遜2021年不佳的股票表現背后的原因,不止一個。
首先就是電商業務整體增速放緩。
盡管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但與其他電商公司一樣,相比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線上訂單激增,2021年亞馬遜面臨著艱難的同比比較。
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亞馬遜的利潤同比增長了兩倍,這是疫情蔓延導致電商業務加速增長的開始,隨后連續三個季度,亞馬遜的線上零售業務都保持著迅猛的增長。
然而當時間來到到2021年春季,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消費者開始返回線下商場,并且消費傾向也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習慣,例如旅行和外出就餐。
盡管線上購物趨勢依然強勁,但亞馬遜的同比增長率開始減弱。早在2021年第二季度,這種趨勢就已經出現。2021年第二季度亞馬遜的營收增長了27%,然而相比2020年同期銷售額41%的猛烈增長,顯著放緩。
在過去的一年里,亞馬遜的其他關鍵業務,云計算和廣告,表現得十分良好,但這并沒有掩蓋亞馬遜核心零售部門的增長頹勢。
除去市場本身的原因,亞馬遜核心零售業務成本也在不斷上升。
在2020年和2021年亞馬遜曾多次警告投資者,該公司將在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成本上花費數十億美元,例如為一線工人采取相關安全措施,并擴大配送網絡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等。
然而,就在去年與疫情相關的成本開始回落之際,亞馬遜和其他大型零售公司又受到了全球供應鏈短缺的限制以及勞動力挑戰的打擊。亞馬遜現任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表示,亞馬遜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花費“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里,亞馬遜多次利用提高工資并提供獎金,以求得在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中吸引更多工人。面對一些倉庫中人員配備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亞馬遜還不得不將一些包裹重新傳送到距離更長、甚至價格也更昂貴的路線,以便手頭有足夠員工處理訂單。
但是今年的低迷帶來的也并不都是壞消息。
亞馬遜的危機也是轉機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經歷了2021年的低迷之后,亞馬遜今年的業績比較可能會更輕松。畢竟起點更低,增長也就更加容易。
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可能從今年開始從過去兩年中與疫情相關的供應鏈和物流投資中獲益。
分析人士預期,在過去幾個季度出現放緩之后,亞馬遜的業績增長也可能會在2022年重新加速。
但不得不看到的地方是,2021年結束之后,仍然有多個后遺癥可能在2022年對亞馬遜構成壓力,例如通脹壓力、供應鏈限制和勞動力挑戰。
與此同時,宣布進軍元宇宙而改名的Meta卻因廣告賺得盆滿缽滿,似乎并未受到疫情的限制。
那亞馬遜是否也該轉向元宇宙呢?
從Fire智能手機的探索中,可以發現,當貿然出擊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收獲的可能不是擴大的市場,而是耗資巨大的失敗。
其實放眼普通賣家也是如此。在過去的一年里,因為整體的低迷,亞馬遜賣家普遍業績慘淡。
但是過去一年對于亞馬遜相關的供應鏈等方面的投入也將讓賣家們在2022年迎來轉機。
只有把握好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才有底氣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來源:跨境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