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長久籠罩著美國的陰影,除了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就是新冠病毒的奧密克戎變體以及愈演愈烈的港口擁堵了。
為了緩解港口的擁堵,洛杉磯港的管理人員們想到了新招——收錢。
近日,美國港口和白宮正計劃對長期滯留的集裝箱征收新費用,以應對供應鏈危機。
白宮港口特使約翰·波卡里(John Porcari)表示,在去年11月對長期滯留的進口集裝箱征收費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洛杉磯和長灘的港口特別宣布了一項針對長期滯留的空集裝箱的新收費。
洛杉磯港計劃開始向在港口滯留9天及以上的空集裝箱的承運人收取費用,該費用將經洛杉磯港務委員會在1月13日的董事會上審計批準,通過后將于2022年1月30日生效。
根據該政策,海運承運人將為每個空集裝箱的滯留支付100美元的費用,為期9天,每個集裝箱每天增加100美元,直到集裝箱離開碼頭。
實際上,洛杉磯和長灘的港口從去年10月起就多次表示要對長期滯留的進口集裝箱征收費用。
但在拜登政府頒布港口24小時作業政令,號召多部門聯合解決供應鏈問題后,港口效率顯著提高,擁堵緩解,從而港口又多次推遲了滯留費用的收取時間。
這次的情況也與之前一樣,收取滯留費用的真實目的不是對海運承運人進行克扣,而是想要加速釋放碼頭空間,提高碼頭裝卸效率,加快貨運速度,最終解決擁堵影響。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表示,本次收取的滯留費用將全部用于洛杉磯港口的建設,以提高港口運營效率,加快貨運速度,解決由來已久的擁堵問題。
此外,白宮還通過了一項法案,計劃投資 170 億美元用于升級港口、加強供應鏈和降低成本、減少排放并推動電氣化和其他低碳技術。
2021年 12 月上旬,航運和物流公司 CMA CGM 還實施了為期 90 天的 Early Container Pickup 激勵計劃。
該激勵措施適用于在前八天通過商船運輸從洛杉磯和長灘的所有碼頭提貨的進口商,目的是用它來抵消供應鏈緊張所產生的成本。
那么這些舉措有用嗎?在這么多的的強制措施下,美國港口11月集裝箱數量相比10月下降了下降14%,同比下降13.2%。看似起了一些效果,然而如果效果持久,港口官員也不會將收費舊事重提。

高度擁堵期間,港口會利用盡可能多的碼頭和泊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吞吐量,往往會導致港口運營的壓力增加,并增加港口停靠時間,導致等待時間進一步增加。
12月,洛杉磯港口擁堵的船只數量就不減反增,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等待泊位的船只數量一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04艘,錨定平均等待時間也達到了20-23天峰值。
疫情反復,擁堵難消
對于港口來說,除了讓現有滯留的集裝箱離開碼頭,更需要解決的是在港口停留等待卸貨的集裝箱。此前拜登政府頒布的港口24小時作業政令,似乎已經大舉提高效率,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港口裝卸效率問題。
然而,隨著近期新冠病毒變體奧密克戎的肆虐,美國各大港口的想法可能會落空。
1月4日,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0萬,與此同時,在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最近的一次核酸檢測結果中,有67%的工人檢測結果呈陽性。
太平洋海事協會(PMA)主席Jim McKenn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美國西海岸約有150名碼頭工人接受了檢測,其中約100人呈陽性。并且,確診率還在不斷上升中,確診陽性的工人將會被隔離。
目前,長灘和洛杉磯港的碼頭運營商表示,目前,碼頭工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被隔離帶來的影響還不大,但預計很快就會到來。
事實上,因工人確診帶來的影響已經出現,在最近的一次輪班中,南加州的港口大約出現了150個職位空缺,這是在近期內出現的最嚴重的情況。
但隨著更多的工人被隔離,船舶在泊位的工作時間將會被拉長,集裝箱也要在碼頭堆積更長的時間,此前稍有緩解的集裝箱和船舶擁堵狀況將進一步惡化。
在此背景下,美國消費者將會再次瘋狂囤貨,隨著而來的將是鋪天蓋地的訂單,這勢必會再次為海運空運帶來巨大壓力。而且,中國的農歷春節將至,相信許多中國跨境賣家會提前將貨物運送到美國港口,新一輪的擁堵基本已成定局。
港口擁堵下的挑戰
從去年到今年,全球已經發生了好幾起突出事件,導致航運業出現擁堵。有些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例如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的破壞,有些則持續時間更長,例如新冠疫情對全球航運擁堵產生的顯著影響。
事實上,在2020年夏天集裝箱行業幾乎停滯之后,被壓抑的消費者需求和一些經濟體實施的刺激支出導致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快速復蘇。亞洲集裝箱碼頭一直在采取限制出口流量等措施,與持續的疫情限制作斗爭,美國進口樞紐則被迫迅速應對前所未有的擁堵程度。
港口擁堵不僅在影響船舶運價方面發揮了作用,而且還對供應鏈的下游產生了沖擊,因為運輸環節難以跟上瓶頸和吞吐量。
不僅如此,隨著航運擁堵導致的可用運輸量的減少以及2021年新造船訂單比?2019?年的訂單高出?570%的增長,集裝箱運價已經屢次攀升至歷史新高。
從去年以來,眾多專家對于擁堵緩解的預測,已經從2022年初,推后到了2022年底,更有甚至預計直到2023年才有可能緩解。
然而,疫情反復以及長久以來的問題積重難返,港口問題可能將持續幾個月乃至幾年。
在這種日趨常態下的海運價格高漲以及港口擁堵下,更能迎接挑戰面對復雜變化的賣家,將在這場持久戰中拔得頭籌。
(文章來源:跨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