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間位于外賣店樓上、毫不起眼的小公寓,竟然可以是761家不同公司的總部?
這看似荒誕的事,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了英國,并且,這761家空殼公司的注冊者均為中國人。
日前,英國媒體Daily Mail(《星期日郵報》)曝光了一則新聞,稱中國人在英注冊空殼公司超過1.1萬家,引發外網熱議。
隨著這一負面新聞的持續發酵,不少中國賣家不由得開始擔心起了自己的海外本土賬號……
01
1.1萬“空殼公司”遭英媒曝光
注冊者竟都來自中國?
根據Daily Mail報道,過去一年,中國人涉嫌利用“soft touch”系統在英國注冊了超過1.1萬家新公司。
據了解,該系統允許任何人在沒有身份證明的情況下創建新業務,正好為“有心之人”的“有心之舉”提供了便利。
而在英國,利用這種方法注冊公司的成本極低,只需要12英鎊和不到1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注冊。
“我們的調查發現,在過去的12個月里,中國公民平均每天在政府的Companies House網站上注冊超過30家新公司,大多數公司只在特定的18個地址注冊。”
除了外賣店樓上的公寓,Daily Mail還列舉許多不同的例子:
調查一:位于倫敦市中心南岸大廈一間價值100萬英鎊的公寓內,“容納”了1790家中國公民注冊的公司,接待處的公寓信箱里則塞滿了未拆封的信件。
調查二:過去一年,在南倫敦南克羅伊登路邊的一間空置店鋪,共有2608家“中國公司”于此處注冊。
調查三:今年一月份,有中國公民利用倫敦東南部Sidcup的同一條街上的六個不同的住址成立了六家公司。
其中一位“受害者”Karen Weeks表示十分憤怒,稱如果不是某天突然收到了會計事務所寄來的信件,自己還不知道自家住宅地址竟被用來注冊新公司了!
02
“空殼公司”引爭議
或致本土賬號大清洗?
根據英國國家犯罪局說法,這些公司實質上屬于“空殼公司”。即沒有員工,也不進行交易,其用途一般為代表個人或其他企業從事資產轉移。
同時,這些企業也因涉嫌利用英國監管漏洞從事洗錢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政府發言人表示:“我們已經發布了一攬子改革計劃,提高公司所有權和管理的透明度,并為企業提供更大的保護,以及讓Companies House在打擊經濟犯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事件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十分遙遠,但事實上,對于“空殼公司”跨境賣家們其實并不陌生。
因為,不少跨境賣家的本土賬號正是依托著這些“空殼公司”而建立起來的。
于是,關于以上“空殼公司”用途的推測,便出現了以下三種情況:
一來是用于注冊跨境電商本土店鋪;
二來是用于開通英國小店;
三來是用于從事非法洗錢活動。
不可否認的是,經此曝光,已注冊的這1.1萬家空殼公司,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清洗掃蕩。
那么此事件是否會波及其他賣家,引發一場針對跨境賣家海外賬戶的嚴厲審查?
我們當下無以得知,卻也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
以亞馬遜去年五月份爆發的大規模封號潮為例。
此前,英國最大消費者組織Which? 曾多次針對亞馬遜平臺上存在的虛假評論、操縱排名、濫用變體等欺詐行為,進行深入調查與報道揭露,引發公眾與政府注意的同時,也倒逼亞馬遜進行自查和整改。
而后越來越多就此展開的調查和媒體報道,最終亦成為了引爆“亞馬遜封號事件”的導火索之一。
媒體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且不論此次事件是否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卻也給所有正在使用及預備開通海外本土賬戶的賣家們都提了個醒。
“道路千萬條,合規第一條”,【】建議各位賣家,在開通海外本土賬戶時,盡量使用正規資料進行注冊,以規避出其不意的審查帶來的風險。
(文章來源 | 公眾號 賣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