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級層面預計100%解封,地鐵、公交正常開行營運,不少跨境人表示自己已經在正常上班了。
深圳通告
▲復工當天的深圳地鐵
不過,雖然解封了,但是疫情的“后遺癥”仍在影響著跨境電商行業。
近日,有賣家稱,自己委托貨拉拉拉貨去廣州花了500元,雖然成本一下就上去了,但賣家還是咬咬牙把貨發出去了。
能發出貨都還算好事,有不少在疫情封城的賣家,采購的在途貨物被物流公司強制退回,而這些退回的貨等解封后還要再運回來,比重新采購還麻煩。
這些都只是疫情“后遺癥”的冰上一角。
而由此帶給我們的后遺癥卻還在持續影響著跨境電商行業:
1、物流及發貨問題
隨著深圳全市開始解封,隨之而來的是物流和發貨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停擺,大量的出口貨物堆積在倉庫和深圳港口,而這可能導致港口出現貨物排隊、爆倉等情況。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賣家及時調整物流派送方式,在疫情來臨前預知風險,提前備貨、靈活運貨,比如采取組貨拼箱的方式緩解物流問題。
2、行業受挫 產能恢復緩慢
眾所周知,深圳是中國跨境電商最大的聚集地之一,這次深圳疫情幾乎輻射到了深圳跨境電商的所有領域,一方面,在去年嚴打下,企業本就艱難求存,在疫情來臨后,跨境公司大部分業務幾乎陷入停擺,但是租金、水電、員工薪資等支出卻沒有停,有些小規模公司,直接在這次疫情中宣布倒閉,這也導致員工直接失業。
有賣家在網上宣布倒閉
還能承受住疫情打擊的公司,也在逐步裁員、縮減支出,這無疑讓本就壓力大的打工人境遇更加雪上加霜,對運營們而言,基本工資不漲,物價和房租還在漲,這樣下去呆在深圳看不到希望,他們不由得產生撤退的心思。
跨境運營在網上更新失業動態
與此同時不少業內中層管理也表示:收入被調整了,目前對自己及行業的未來有些迷茫,但也只能嘗試突破困境。
另一方面,深圳及周邊城市的工業、制造業一直處于我國領先地位,在準備春夏產品、和下半年旺季產品的重要生產時期,讓工廠停工一周多,對工廠、賣家雙方來說都是沉重打擊,而且不少工廠的員工目前仍無法復工,再加上疫情隨時可能反撲,交貨期限進一步被拉長...
不過工作沒了可以再找,產品延期交付可以協商,雖然疫情持續反復,但境外消費者的需求一直存在。短期的抑制只會帶來強烈的反彈,總會有撥云見日的一天。
供應鏈仍是跨境難題
深圳解封后,跨境行業在供應鏈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尤其是對于做春夏季節性產品的賣家來說,現下正是春夏產品(服裝類、植物相關產品等)熱銷的時候,一場疫情直接打得賣家措手不及。
無論是供應商的交貨期過長、導致備貨不及時,供應鏈柔性不足、產品難以突破同質化困境,還是原材料成本上漲、缺貨導致賣家利潤空間縮減,都說明了我國的產業鏈存在受限性。
對于賣家而言,想要緩解供應鏈難題,需要從以下幾個點發力:
-
未雨綢繆,時時盤點產品存庫,參考以往的銷量趨勢及時進行備貨、補貨等操作;
-
和優質的供應鏈廠家合作,手里至少備有3-5家供貨商,以免發生意外時無廠家接單;
-
想要突破同質化困局,更應提升自研能力,如果自己沒有,借助供應商的能力也是好的;
-
利潤空間縮減,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找補利潤,比如靈活把控物流成本、漲價、尋找物美價廉的原材料替代等。
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賣家一定要發揮自身優勢,多做嘗試,才能頂住行業變速發展的洪流,提升向上延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