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Nina,是老鳥Mike的粉絲。
這篇文章是我的一些運營經驗總結,借用Mike的地盤發(fā)表一下,可能會給新手賣家一些指引。
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入行只有一年,太過高深的經驗肯定是沒有的,我只是把我認為的一些有用的東西帶給新手賣家們。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個一年的新賣家,做的是歐洲站的意大利站和北美站點的美國站。
我也屬于是單槍匹馬創(chuàng)業(yè)亞馬遜的賣家,我的合作伙伴是我國外留學認識的舍友。
我在國外留學時,曾經幫助國內的朋友刷過單,那個時候就開了關注了亞馬遜開店的一些信息。
我的那位合作伙伴,屬于是比我還小的小白,只在國外用過亞馬遜買過東西,但是對于亞馬遜開店這方面的知識,是零經驗。
我們從開始注冊店鋪到現(xiàn)在,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時間里,所有的成本和支出經過計算,算是剛好平衡。
但是我是這么想的,雖然沒留下利潤,但是留下了經驗,這也算是這一年的最大收獲吧。
雖然說從機會成本的方面來解釋,可能我失去了很多東西,但是作為創(chuàng)業(yè)的人,還是要有一顆鉆研的心和堅持的心。
我和我的小伙伴,總結出了幾條經驗送給想要入門的那些亞馬遜新手賣家。
第一條經驗,就是建議大家不要貿然零經驗進來。
我們當時就是,在啥都不懂的情況下就注冊了店鋪。
招商經理是一個群里的群友給推薦的,填完表格以后,注冊鏈接就下來了。
然后我們就是開始了注冊店鋪的流程,注冊的公司資料是用的我媽自己的小公司執(zhí)照。
在注冊完店鋪后,我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連自己要賣什么都不知道,當然,我們對亞馬遜的運營方法就更是一竅不通。
接下來,我們花了2個月的時間,學習了很多的網(wǎng)課和線下課,還自己總結了很多的運營筆記。
亞馬遜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行業(yè),任何的課程能帶給你的,都只是浮在表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究竟能不能轉化為你自己的知識,還需要靠你后天去實踐才行。
但是,當我們兩個月后打算上傳我們的第一款產品時,卻發(fā)現(xiàn)店鋪被亞馬遜降級為了個人銷售計劃。
在后臺點擊“升級”時,發(fā)現(xiàn)賬戶觸發(fā)了審核,需要提交賬單等資料。
還好我們之前就提前準備好了這些資料,直接提交,2天就過了。
這里就是我們毫無經驗的表現(xiàn),為什么不先去學習再來注冊亞馬遜店鋪呢。
還好我們的賬單等資料都比較齊全,萬一審核過不了,那么這套資料不就作廢了么。
第二條經驗,就是剛開始一定要有成本意識。
我們剛開始運營時,基本上一點成本意識都沒有。
我們第一款產品,就重新設計了包裝和客服卡片。
當然,這款產品最后并沒有成功,那些費用也都打了水漂。
我們剛開始對頭程的知識也是一竅不通,產品在裝箱方式上也浪費了不少空間,白掏了很多的頭程費用。
在經過一年的運營后,我們逐漸摸清了產品上線的一些省錢方法,包括如何最小成本的去做差異化,如何最大限度的去節(jié)省頭程費用。
這些花錢的坑,只有自己去實踐,才能切實感受到踩到坑里的痛。
所以,新賣家在剛開始運營時,一定要有成本意識,這點我在mike的文章中也經常看到。
打個比方,如果你目前只能有5萬元來運營,你剛開始就要把這5萬元來細化到每一個細節(jié)。
你要清楚的計算出,我首批貨備貨要花多少錢,我頭程運費是多少,我的推廣費有多少。。。
亞馬遜上的花錢的項非常之多,如果你剛開始不去做一個全方位的預算規(guī)劃,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預算永遠是不夠的。
你就會一直往里面追加投資,一直追加投資,直到最后超出自己的風險抵抗能力。
第三條經驗,就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任何一個行業(yè),知識都是無限多的。
亞馬遜行業(yè)也是一樣,沒有哪個人敢說自己已經全部掌握了亞馬遜上的100%的各種技巧。
所以,不管你進來多久,也不管你的經驗有多少,持續(xù)不斷的為自己充電是必不可少的。
亞馬遜上的很多政策,隨時都在改變,而政策一旦改變,很多的打法也會隨之改變。
作為一名亞馬遜賣家,如果你總是后知后覺,總是慢別人半拍,那么你的運營水平也會一直在別人的后面。
這點我要感謝一下Mike,經常瀏覽他私密圈里的一些問答主題,也經常會提問一些自己的運營困惑,Mike都做了詳細且耐心的回復,給我的運營帶來了很多的幫助。
作為一名剛滿一年的小賣家,我和我的搭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對2021年是充滿了信心的。
希望在下年的這個時候,我能再投稿一篇文章,能再給大家分享多一點的經驗。
謝謝大家。
希望上述內容可以帶給你一點點收獲。
(來源:跨境老鳥Mike)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