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品對于電商來說特別重要,新手選對品類,后期運營效果肯定事半功倍。而對于中途需要開發品類的賣家來說,找到一個好的產品,也是讓店鋪向上實現一個跳板的過程。
當然,站外選品也是可以的,這個可以作為輔助。站內為主,站外為輔,那么具體的選品策略和方式,到底該如何展開呢?我們往下看。
劣勢:出單不穩定;后期優化的工作比較繁重;產品涉及多條供應鏈,采購的成本較大;供應鏈不穩定,容易缺貨或者發貨延遲。
劣勢:前期需花費大量時間選品、測品及產品分層。
但整體來看,精品模式是趨勢,對于鋪貨賣家來說,前期進行少量鋪貨,先上傳50-100個產品,然后等待出單之后,把出單的產品進行精細化運營就可以了,等到訂單數上來之后,再去慢慢增加店鋪產品的數量。

要挖掘分析細分類目中競爭較小、評價占比較高的,綜合數據表現比較理想的產品。上圖是選自Lazada去年的一組數據,該數據產品的特色是:類目相同,站點不同,銷量不同。
因為產品數量少,證明這個產品還有增量空間;而評價占比高,證明這個產品是有市場需求的。
很多人以為找到這樣大賣,直接去照搬照抄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你找到這樣的產品。你要做差異化,要研究這些大賣哪里的優化沒有做好。
如果你照搬照抄別人的店鋪,在Lazada平臺是有可能引起封店的。其實,在Lazada平臺,很多大賣的標題,起的并不是那么好,標題這塊還有優化的空間。
另外,我們可以找到大賣店鋪第二梯隊的產品,或者近期上新的產品,因為大賣店鋪的這些產品,都是經過數據分析后才選擇上架的,所以這塊也是選品的一個參考方向。
市場上大部分工具選品維度是基于產品銷售情況,并結合消費需求、平臺趨勢以及排名規則等綜合分析,而了解平臺趨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聽官方小二的。
比如說,Lazada小二就會在官方群里發出平臺的激勵類目,或者一段時間的熱點類目,這塊的產品都可以選擇去做。另外,Lazada每周發到群里的平臺關鍵詞表,大家也是可以從熱點詞匯中進行選品的。
最后,這里要說的是,選完品一定要進行測款,最開始測的款不用太多,測10-20款就可以。一旦有了數據,你就要去加大上新力度、折扣力度、推廣力度,同時,產品分層及低價引流也一定要做起來。
(來源:Lazada知識局)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