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跨境賣家都在不斷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和機會,老賣家要利用多渠道經營分散風險,工廠型賣家則需要尋找”更簡單“的一鍵出海模式。速賣通“全托管”的出現恰逢其時。
?
新渠道出現,外貿公司扎堆加入
?
有跨境人士透露,多家外貿企業加入了速賣通的“全托管”服務。在最近一批加入的企業名單中,除了來自福建的服裝大賣、3C工廠超級大賣等,也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工廠、工貿一體賣家。今年類似供貨或者寄售的平臺很多,一些外貿企業似乎“解鎖”了新的“出海密碼”。
?
其實,多年來制造業對出海都有“沉默的訴求”。因為供應鏈經驗積累頗深,從亞馬遜“制造+”項目到Wish的“星工廠”計劃,工廠型及工貿一體商家一直是跨境電商平臺努力爭取的賣家群體。
?
但多數時候,直接將工廠型賣家接入第三方平臺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由于經營模式不同,且工廠電商基因較弱缺乏運營經驗,不少企業最終在跨境上淺嘗輒止。他們需要的是一套量身定做的出海計劃。
?
隨著經濟復蘇,“電商‘造船’中國制造‘出海’”成為出口業的發展重點,外貿企業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出海方式——供貨模式。
?
這種模式拔除了工廠及外貿賣家最大的痛點,賣家只需專注貨品供應,店鋪運營、物流、售后等工作全部由平臺接管,明顯提高了出海成功率。因為大大降低了跨境電商的運營門檻,供貨模式逐漸大行其道,Temu就以此在海外市場破冰。
?
平臺服務“卷”起來了,廣大賣家出海才有機會做“多選題”
?
今年被稱為“出海四小龍”的四家跨境電商平臺中,SHEIN、速賣通、Temu三家平臺先后推出了相似的供貨模式。其中速賣通在原有平臺模式之外,推出了“全托管”作為服務補充。
?
為爭取更多賣家入駐,這些平臺不可避免地在服務和補貼上展開競爭,對賣家群體而言,這種競爭局面無形之中,還是拉低了出海的一些門檻。
?
類似于不久前,Temu取消了商品國內配送段的部分或全部運費補貼,一些賣家的銷售計劃被打亂。現在他們還有其他一些平臺選擇。
?
據了解,部分商家加入速賣通全托管服務之前,也在Temu和SHEIN上經營。
?
賣家的流動性也會刺激平臺的服務調整。一位跨境人士就認為:“賣家供貨的選擇在增多,這對行業是一件好事。”如今,多平臺供貨經營的趨勢已初見端倪,工廠型、工貿一體賣家開始做“多選題”,在速賣通全托管、SHEIN、Temu等多個平臺上同時經營,讓生意更加靈活,并降低單一平臺的運營風險。
?
平臺模式趨于成熟、加入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目前,速賣通“全托管”已經開始引入新商報名,首批入駐商家中就包含了大量知名賣家。部分速賣通賣家也表示,已經對接了全托管服務,剛剛備貨過去測試,即將開賣。
?
速賣通“全托管”的分工十分明確。賣家開通全托管店鋪,考慮成本和利潤后合理報價,然后備貨到速賣通在國內的優選倉,這些商品就會通過專屬頻道呈現給消費者。全托管幫外貿企業打通了C端銷售,跳過不擅長的經營打理環節,將產品直接推到了海外消費者面前。
?
據悉,速賣通全托管店鋪目前不收取傭金,銷售回款較快;跨境物流全部由平臺負責,平臺對首批全托管店鋪的商品提供3個月售后免責期,免責期內如有退款均由平臺負責。
?
一位資深外貿人認為,新事物出現時,如果合適就值得一試。“我覺得各大平臺把跨境的門檻降下來是好事,現在唯一的門檻僅僅是產品,哪怕你不懂英文、不懂運營,有產品優勢也能做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