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境電商飛速發展,與之相應的侵權案件也層出不窮。為了減少侵權事件的發生,各大電商平臺都在不斷完善其政策法規,這也促使跨境出口的中國企業和賣家更加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紛紛申請商標專利,尤其是以歐美地區居多。
?
一石激起千層浪
?
近日,美國商標局(USPTO)官網發布了一條爆炸性報告,在中國知識產權界引起了巨大反向。報告顯示,USPTO調查了近些年來,中國賣家在美申請商標和專利激增的主要原因,還探討了中國在美申請專利和商標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
?
?
報告中顯示,中國在美國申請知識產權的數量呈直線上升趨勢,其中2013年的申請數量為4706件,2014年為6340件,2015年為13722件,逐步上升。
?
中國在美國的知識產權申請量相對于全球總數來說很驚人。報告數據顯示,將2013年的4706件與2019年的76566件進行對比,中國企業在美國進行知識產權申請的數量增長了1526.99%。
?
?
非市場因素影響知識產權申請
?
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申請知識產權增加的原因,除了一些企業或個人的正常申請需求外,還有幾點非市場因素嚴重影響著知識產權申請數量的增加。
?
政府補貼。在報告中,以中國深圳為例。在2013年,深圳發布了申請知識產權補貼令,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或個人,將給予商標注冊的5000元人民幣補助(合為750美元)。
?
數據顯示,當時美國的注冊官方費用為225美元,也就是說深圳政府給予的補貼遠超過了美國注冊官方費用,這促使2013年-2017年間,中國在美國進行商標注冊的申請量增長了1264%,其中來自深圳的申請量占比超過42%。
?
惡意注冊。報告中顯示,主要是一些機構或個人,看到了注冊商標的商機。他們通過注冊商標,進行轉手倒賣,以此謀取利益。
?
防御性注冊。主要是指一些企業或個人,為了保護其品牌的合法權益,以免其商標被其他企業搶先注冊以及后期卷入侵權案件,對自己的商標進行提前注冊。
?
但是,中國賣家也需要警醒,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商標權并未使用,而這些商標權多屬于商品服裝類目。
?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美國的商標申請勢必會迎來一場革命性的改革。這會讓無數的跨境賣家無辜躺槍,對中國的外貿企業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有可能包括提高商標申請的成本、嚴格把控商標申請流程、限制商標申請數量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