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繁榮,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乏投機取巧者想要趁機撈一筆。近日,外媒就報道了一例違規被抓的案例。
?
該賣家主要在eBay平臺銷售,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說法,該賣家在10年的時間里出售贓物和逃稅,經審判獲得五年半的刑期。
?
既然是出售贓物,肯定需要固定的渠道,在這一方面,該賣家有兩名共犯,分別是公立學校和聯邦快遞的員工。
?
公立學校的同伙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主要負責監督向貧困的美國原住民學校兒童提供設備,那些贓物便是來自于此。賣家從這一同伙手中,以80萬美元購買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產品。
?
聯邦快遞的員工也是采取同樣的途徑,該員工從通過聯邦快遞運送的商品中獲得大部分贓物,其中還包括來自沃爾瑪配送中心的產品。賣家以五折的價格購入這些產品,轉而通過eBay平臺銷售。
?
這兩名同伙盜取產品賺錢,賣家通過贓物的差價來獲利,以這種“互惠互利”的關系持續了十年之久。
?
除此之外,該賣家還有一位大學朋友同伙,他通過朋友的eBay賬戶出售來獲取傭金,每年大約有1萬美元。三位共犯目前也已承認自己的罪行,正在等待最終的宣判。
?
隱藏了10年之久,殊不知“紙包不住火”,終究還是要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賣家切勿因一時之利鋌而走險。
?
違規經營被捕入獄的案件屢見不鮮,比如之前的賣家因為售假電池被判22年的例子,但本著“富貴險中求”的心態,雖有教訓在先,這種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
在各種違規經營中,售假可謂是低成本高收益,國內假貨遍地,也有賣家想要將這一商機擴展到海外市場。假冒產品被海關查獲也是常見,比如前段時間價值千萬的假冒名牌,以及最近的假冒冠軍戒指,想以此牟利的賣家要慎重。
?
不管是做什么類目,賣家都要以此警醒,除了一些平臺明令禁止的政策,更要恪守對消費者負責的道德,合規經營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