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賣家A就表示月出千單的鏈接被同行投訴掛掉了,但整件事看起來荒唐又離譜。
?
根據賣家A自述,同行把她的產品抄襲到獨立站后,卻反過來狀告賣家A侵權同行的產品,可笑的是同行竟然投訴成功了,這導致賣家A的產品直接被亞馬遜平臺下架……
?
雖然賣家A現在正在積極向亞馬遜申訴,但是尚不清楚能否申訴成功,萬一申訴失敗,亞馬遜FBA倉庫的好幾千庫存就成了燙手山芋,即使申訴成功,也不知道會耗時多久,且在申訴期間因鏈接下架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抹平!
?
左右都是虧損。
?
產品排名剛靠前,就被競爭對手盯上
?
賣家A詳細表示,這個產品鏈接最近剛做起來,排名大概能穩定在60名左右,每天基本能出50-60單,這樣算下來每月至少能出單1500單+。
?
可惜產品排名剛上漲沒多久,就被競爭對手惡搞了。
“競爭對手抄襲完我的產品后,還反過來狀告我侵權他,我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無厘頭的情況”,賣家A大早上看到亞馬遜發過來的“奪命郵件”后,一臉懵逼。
?
?
郵件內容顯示,賣家A相關商品詳情頁面上的文本涉嫌侵權“權利所有者”版權,如果賣家A認為亞馬遜對商品的移除有誤,可以提出異議,如果認為“權利所有者”發送侵權通知的做法不正確,也可以聯系“權利所有者”并要求其提交撤銷此侵權通知的請求。
?
事情發生后,賣家A就開始做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極向亞馬遜方面申訴,但是進度十分緩慢,一兩天過去了亞馬遜還沒有回消息。
?
同時,賣家A也嘗試通過亞馬遜提供的“權利所有者”郵箱,與投訴者取得聯系,可惜消息發出去后石沉大海,對方一直不作任何回復。
?
“現在鏈接已經不可售了,不光日銷沒了,還有好幾千庫存在亞馬遜倉庫堆著。”賣家A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鏈接申訴不回來,精心養大的listing就這樣報廢了。
?
利用獨立站惡意投訴亞馬遜賣家listing,已成業內普遍現象
?
賣家A的遭遇,不是孤例。
?
亞馬遜賣家之間的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利用獨立站惡意投訴同行listing”作為近兩年流行的惡搞方式之一,已致大批亞馬遜賣家無辜遭殃!
?
B:產品做到大類第一,日出千單后,同行就把我的listing原原本本照抄,放在了自己的官網上,然后以這個為依據,投訴版權侵權,居然投訴成功了。
C:把亞馬遜的圖片搬運到獨立站就能投訴下架這種事,竟然被我遇到了,申訴入口還關閉了,只有DMCA!
D:美國站被對手用獨立站多次投訴版權侵權,亞馬遜直接把我的鏈接給下了! 我們通過別的方式把鏈接給恢復了,但是不到一天又被投訴,這樣反反復復好幾次了。
E:又被人用獨立站投訴,之前一次是圖片侵權,全部是自己原圖拍的,這次又被投訴文字版權侵權,求一個建議。
?
從眾多亞馬遜賣家反饋來看,問題發生后,申訴成功或者失敗的情況皆有。
?
?
成功的案例中,有些人是自己提交申訴資料,還有些賣家則是向付費的招商經理尋求幫助,讓其幫忙提交申訴內容和證據,大約1周左右鏈接就回來了。
?
另一些賣家的申訴過程卻非常漫長,甚至還有申訴失敗的情況,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所有的苦水全往肚子里咽”,“心不甘情不愿”地向亞馬遜承認自己錯了,這才讓整個事情暫時告一段落。
?
當然,仍有眾多遭殃賣家堅決不向惡搞者低頭,堅決不認可投訴中涉及的內容侵權,于是向亞馬遜的版權代理部提交書面反通知(DMCA)。根據DMCA提交反通知的流程,賣家需要準備以下材料︰
?
1、注明被移除或禁用的材料,以及移除或禁用之前材料所在的位置;
2、一份聲明,表明您確信投訴報涉材料為誤識或誤移除,如所言不實,甘受偽證罪處罰;
3、您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
4、一份聲明,表明您同意接受地址所在司法營轄區的聯邦地方法院的管轄,并接收上述投訴的提起人發送給您的法律程序文書(如果您在美國境外,則必須聲明同意接受我們指定的任何美國聯邦地方法院的司法管轄。)
5、您的手寫簽名或電子簽名。
?
簡單來說就是,賣家需要列出自己的產品上架時間與投訴方產品的獨立站上架時間對比圖,同時提供商標證書、采購合同、采購增值稅發票、帶upc的產品實拍圖等。根據知情賣家反饋,DMCA的回復一般很慢,基本需要20天左右時間,這就需要賣家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
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也讓很多亞馬遜賣家的防范意識增強,用“建立域名帶有商標名的獨立站”這種方式,降低風險。
?
利用獨立站惡意投訴同行事件的思考
?
“利用獨立站惡意投訴同行listing”這樣無厘頭的事情居然也能大范圍發生,不少賣家認為平臺肯定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
?
“遇到侵權的情況,亞馬遜方面都會規避自身的風險,轉而將風險轉移到賣家方面,而賣家只能根據亞馬遜的申訴要求提交材料,有時提交了也不一定通過”,一位賣家表示,亞馬遜這種思路是有錯的,應該讓投訴的人出具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被別人侵權了,而不是讓心懷惡意的投訴者隨便投訴就能成功,反倒讓兢兢業業的賣家無辜蒙冤后,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證明“我真的沒有侵權”。
?
亞馬遜一味下架賣家產品而不首先進行調查確實有待商榷,惡意投訴者更是有錯,“人心險惡,在亞馬遜這個平臺,你永遠不知道某些人的心能骯臟到何等地步。”據了解,有些賣家專門用shopify建站,然后采集上架競爭對手的亞馬遜鏈接,再去亞馬遜投訴,屢試不爽,一打一個準。
?
還有一些賣家專門成立了“惡意投訴部門”,當某一個類目有新賣家進入,就去惡意投訴,從文案到敏感詞,能用到的手段全都用了。
?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惡搞同行事件不會停止,可以肯定的是,惡意投訴者遲早會栽跟頭,但亞馬遜賣家也不能坐以待斃,如果不能避免被惡搞,就只能增強自身抗風險、抗惡搞的能力,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