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環境下,外貿還能做嗎?”,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一直想做,卻又一直觀望,過去好幾年了還是沒開始。
其實唱衰的年年有,無非就是自己沒做好,不會開發,找不到精準目標客戶,不會談判,拿不下訂單,又死鴨子嘴硬,拿大環境說事兒,順便睜眼瞎看不到同行接單,真懟臉上了便又說是人家運氣好,自己運氣差,這種人永遠也不可能有賺錢的那天,因為成事的關鍵就是認知和能力,顯然這類人的認知和能力都有問題。
說再多都是大白話,空口無憑,咱就拿事實、結果說話吧。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徒弟小華,他們行業唱衰的也不少,甚至她的朋友也一直如此,她曾對我表示,自己都不敢告訴朋友自己每個月出 N 單,怕傷害到朋友。
圖:Mike外貿說
2022年,對于小華來說,又是超額完成業績的一年。
小華的訂單已經擠爆公司產線,一直爆到2023年的4月份,喏,能力上來了,人優秀了,錢 自己就來了,還至于像那些年年唱衰外貿喊涼了的人那樣自欺欺人么?
同樣,她的同事有時候也抱怨貨趕不出來,卻不知道產線早就被月月N單的同事小華霸占了。
再比如徒弟小燕,昨天早晨收到徒弟小燕的反饋,“2023年第一天,收到 300K大訂單,感謝老師,學到很多,同事對我刮目相看。”
圖:Mike外貿說
或許剛到公司時同事瞧不上,畢竟沒有業績就沒人知道你的能力,但小燕用結果征服了旁人質疑的眼光。
保持學習,保持精進,你只管優秀,剩下的交給時間,用結果說話,當你變得出眾,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再比如那個被同事嘲笑“被割韭菜”,結果快速躥向銷冠的外貿新人徒弟 (外貿新人,從被同事嘲諷到直奔銷冠,耗時10個月)
圖:Mike外貿說
再比如徒弟小娟,公司同事通過學習自主開發課程,成功擺脫“雞肋”的平臺,實現自主開發,接連拿下代理商大單。
圖:Mike外貿說
上的例子無論是業務新人還是業務老人都有,做什么行業都有,所以極具代表性,并不是某些人說的某個行業或某個產品好做才能做成。
且這些例子只是無數反饋的冰山一角,有 Mike 微信的應該都看到了朋友圈不計其數的各種反饋。
不要總是拿行業、產品、公司、老板,甚至是自己剛做外貿時間短等各種理由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能力不是靠時間“熬出來的”,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做了N年外貿還不如一些外貿新人的業務老人存在了,過去的那套外貿經早就過時了。
做不出業績、賺不到錢的時候,最該從自身找問題,為何自己開發不到精準目標客戶,談不下訂單,倘若總是給自己找一大堆龐雜借口,推完大環境推公司,推完行業推產品,反正自己就是沒問題,優秀的同行都是上天眷顧運氣爆棚,這樣注定年年失敗,不會有翻身的機會,因為不面對自身問題就永遠不會有成長。
很多人之所以做什么事都處處碰壁,根本原因在于對這些事物缺乏最基本的清晰的認知,沒有正確的思路,而好的思路/認知,恰恰可以影響和改變很多東西,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企業的命運。
就好比很多人在外貿平臺上瘋狂砸錢卻收獲不大,每年砸出去的錢比拿回來的還多,卻堅持年年砸錢,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認識到外貿獲客的途徑并非只有外貿平臺一個選擇,在他們的認知里,平臺就是最好的選擇(“死守”阿里巴巴國際站)。
即便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沒有能力去做成其他途徑,“我試過了啊,沒啥效果,說有效果的都是瞎扯淡,騙人的”,所以只能死扛下去,期待某一天突然就變好了,結果越來越差,最后悻悻退場(“我因對抗大趨勢損失200萬,只能等自然反轉”:領英 LinkedIn 已經完蛋了)。
試過了和做成,做了和會做,完全是兩碼事,很多人都在嘗試谷歌開發、領英開發,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成績,根本原因就是每個人基于這些渠道的認知和實操能力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很多人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失敗,但一次正確的選擇大于百倍努力,方向不對,努力全廢(別再努力了,越努力越窮),這就是認知的力量,做10000次不如做對一次,這就是能力的力量。
人生之敗,非傲既惰,二者必居其一,傲讓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惰讓你終日混沌,放棄成長;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就要不動聲色地默默努力,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就出局。
懶惰不會讓你一下子低落谷底,但會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你的收獲,讓你失去更多變好的機會;勤奮也不太可能讓你一夜成功,但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你的認知和能力,為下一次逆襲做好準備。人生需要挑戰,更需要堅持。
時刻保持清晰的自我認知,才能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兒,才能根除問題的源頭,保持向上生長,不斷向優秀者學習,才能突破能力,實現更大的價值。
唱衰久了的人,最后可能真就相信自己說的是真的了,真的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了,真就認為那些做得好的同行都是上天眷顧,天命幸運兒了,別做傻子了,清醒點吧。
認知和能力匱乏時,換什么公司、做什么行業、產品都白搭,最后結果都會一樣,因為這些都無法改變你認知和能力匱乏的事實,只是重復歷史罷了。
自己做不好就到處找理由,看到做得好的就說是騙人的、假的,這樣的狀態又如何能做得好呢?(剛做外貿2個月,員工勸我不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