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提到過,拉美和東南亞在人口體量、經濟分布、國家構成等方面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也都由六個主要國家組成,其中最大的巴西和印尼都是人口兩億多的資源型大國。因此兩個區域在創投生態和機會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心電圖一般的 GDP 增長率

Ualá 由 Pierpaolo Barbieri 在 2017 年創立,次年就拿到由高盛的風投部門、Ribbit Capital 和通過賣 99 給滴滴一戰成名的巴西 VC 基金 Monashees 領投的 3400 萬美元。
騰訊則在 2019 年初開始接洽 Ualá,當年 4 月參投了一筆未公開的投資,隨后在 12 月與軟銀拉美創新基金領投了 Uala 1.5 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六月,有傳言軟銀計劃向當時正飛速發展的 Nubank 注資十億美元,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筆交易最終未能達成,軟銀也將目光轉向了墨西哥的金融科技玩家 Clip 和巴西的 Creditas。
而 Ualá 已經變成軟銀在阿根廷押重注的“Nubank”。剛剛過去的八月 Ualá 再次從騰訊和軟銀手中拿到了 3.5 億美元的投資,包括高盛、Ribbit Capital、Greyhound Capital、Soros Fund Management(索羅斯旗下投資公司)等現有股東都參與了本輪投資。這也是阿根廷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
與巴西的 Nuank 發行虛擬信用卡不同(巴西的信用卡利息太獨特了),Uala 選擇與萬事達合作推出線上購物的預付卡作為切入點。只要卡中有余額,就能支付任何與萬事達合作的線上服務。
而 Ualá 預付卡的申請條件也相當寬松,不需要銀行賬戶、相關的信用記錄,沒有任何發行、維護成本,年滿十八歲,持有身份證,下載Uala應用程序即可申請。
通過四年的發展,Ualá 已經逐漸成為一個涵蓋轉賬匯款、網上購物、在自動取款機取款、貸款、先買后付等服務在內的多功能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已在阿根廷和墨西哥發行 350 萬張卡,而本次募集的資金將進一步用于擴張其它拉美市場并加大人才儲備的投入。
Ualá 的 CEO Pierpaolo Barbieri 也在領英上招兵買馬。
與其他初創企業創始人不同的是,畢業于哈佛、劍橋的 Pierpaolo Barbieri,并沒有咨詢金融大廠工作經驗以及相關創業經歷,此前的研究方向更多地偏向于宏觀經濟、經濟策略、歷史、地緣政治等等。
在創立 Ualá 之前,最出名的是他在 2015 出版的研究西班牙內戰的著作——《Hitler's Shadow Empire: The Nazis and the Spanish Civil War》。
話說回來,無論是背后諸多資本的加持,還是筆桿子出身的創始人帶領 Ualá 高速發展,其背后都離不開拉美電商互聯網的崛起以及疫情對人們消費方式的影響。
除了拉美各大電商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之外,來自東南亞的 Shopee 已經陸續擴張到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而且已經在阿根廷開始招人了,進入只是(很快的)時間問題。
而低門檻、使用便捷的 Ualá 則在一定程度上為平臺內外的電商購物打通了支付的環節,迎合了在線購物消費激增的需求。
從 Uala 推出投資理財、先買后付等服務就能看出其并不想只充當虛擬預付卡這么簡單。這當然也沒錯,預付卡只是一個突破口,不把自己做成一個綜合性的數字金融服務商最后是守不住這個突破口的。
只是相比估值 400 億美元的前輩 Nubank 來說,Ualá 還有不少路要走。但隨著平臺功能的不斷完善,在拉美市場短兵相接是遲早的事,尤其是 Nubank 的創始人非常明顯地表現出了全球野心(這一點我們會在以后的文章里會仔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