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在我這邊咨詢馬來本土店的小伙伴,我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 就是喜歡把計劃放到年后做。
我的思考是這樣的:
如果年前做準備,下店+發貨,按目前20~30天的到貨時效,基本上在2月中旬或下旬左右就到馬來了,你美美的過個年,等上班后優化一下Listing、刷刷單啥的就可以把店鋪支棱起來了。年后的3月、4月是個數據爬坡期,店鋪的增長率會很好看,同期再開始備Q2的貨,等到5-6月的時候,數據增長率相對穩定,這里就會有足夠的數據去支撐你去備Q3及9.9的貨了,接著再根據Q3的數據備Q4旺季的貨,那基本上整個年下來就會過得相當充實,年底賺到錢美美的繼續回家過年。?
如果把整個計劃放在年后準備,下店的話是很快,但是年后回來發貨,供應商起碼得等到正月15甚至18之后了,也就是2月15,2月18左右 ,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還會遇到排單。緊接著你開始備貨,發貨,船開,馬來那邊收到貨得到4月前后了,期間你已經錯過了Q1的數據爬升期,整個4月,5月在努力運營店鋪,當你店鋪步入正軌已經到6月了,但整個Q2的數據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Q3旺季開始了,這時你發現沒有足夠的數據去支撐去備Q3的貨,接著你手忙腳亂的去備Q3的貨,但底氣不足不敢備多。同期Q3運營的時候你發現備的貨一直不夠發,每天焦燥的處理問題且剛等貨問題剛穩定下來,Q4馬上要來了,回想Q3無貨的憋屈,心一橫,Q4備了超多的貨,結果整個Q4的數據比Q3差了些,貨備多了,清貨呢舍不得,小幅降個價貨又出的慢,年底了還要面臨回款壓力以及倉租等,一整年下來就是個慌慌張張的狀態,心情也就不是很美麗,回家過年也伐開心,然后你立下重誓,年后要好好發力馬來本土,你以為輸了兩個月,其實你輸了一整年。
今年由于Q3貨備超多,沒怎么賺到錢,心情非常不美麗,就會比較多的輸出欲望,也不是調侃誰,只是聊一點點小見解,也順便分享一下我們做計劃的一個思路,當然我們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馬來現在怎么回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