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賣家、貨代紛紛裁員!
裁員人數翻倍,離職率超八成。
老板KPI預警,人員輪崗,
限定期不達標準就辭退!
貨代巨頭出貨量太少難以支撐業務,
跨境圈要大破大立?
裁員翻倍,離職率超八成!
11月外媒紛紛報道亞馬遜開啟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約為10000人,這意味著亞馬遜3%的員工將被辭退,而裁員范圍將集中在亞馬遜的設備組織,包括語音助手Alexa,以及零售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導致該部門成為裁員目標的一些原因包括員工士氣低落、Alexa無法實現持續盈利以及開發人員和用戶的參與度低下。
而昨日有消息傳出,亞馬遜裁員人數將翻倍!裁員將影響20000多名員工,而不是此前報道的10000人。由于美國面臨更高的利率和更疲軟的消費者支出,亞馬遜現在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在各個垂直領域裁員20000名員工,公司所有級別員工1-7級,配送中心員工、技術人員,包括高管都可能被裁。
根據該公司合同,亞馬遜員工將收到24小時通知和遣散費,主要影響部門是亞馬遜設備組織、零售和人力資源部門。
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在過去一個月里大幅放緩,這一趨勢也反映了一場持續的危機。盡管亞馬遜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了15%,但卻預計其第四季度利潤可能將為零!第三季度積累的結果瞬間被第四季度非常悲觀的前景預測掩蓋。
在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聲稱過度建設和裁員確認后,反映了科技行業存在的一個更大問題,技術裁員。這是經濟增長放緩、金融環境收緊和重新平衡勞動力市場的作用下的產物,可能在科技行業、電商行業有所小集中,一些初創行業可能打擊更嚴重,掀起小范圍裁員潮。
此外,作為最大的電商巨頭也被指留不住人。報道稱泄露的內部文件顯示:亞馬遜員工自然離職率驚人,超80%,每年因為員工離職損失就達80億美元,有不少網友感嘆,沒想到連亞馬遜都留不住人了。
?
大趨勢是在下行,但不乏逆水行舟者,亞馬遜裁員20000,Meta裁員11000,推特人幾乎裁光,但TikTok還在擴招千人崗位,Temu出海勢頭也正猛,下一個風口如何,尚不好說,但危機變革和調整早已經被給企業賣家提上日程。
賣家也開啟“花式裁員”
亞馬遜現如今裁員規模變為兩倍,這表明麻煩比原先想象的還要多。業內預計亞馬遜的零售部也將著手處理銷售有缺陷和劣質商品的第三方賣家,規則收嚴下,賣家切記合規和緊抓利潤。否則平臺整治、成本轉嫁和利潤暴跌,內憂外患下,又將有一批賣家不堪重負退場。
據悉不少賣家已跟隨亞馬遜和各大廠的腳步裁員完畢。
有的亞馬遜運營反饋前段時間剛被裁,新品沒法上,老款賣不動,被老板直接通知走人;有的運營則表示,公司內部重新開會調整各部門崗位KPI,實行扣款制,整個公司業績都不好,旺季已成定局,擺明批量趕人走。
一賣家表示,原來十幾個人,裁到就剩幾個人,打算先維持明年一年看看;還有一賣家稱直接和員工進行談話,挑明期限,半年或一年內沒有起色,要么自行離開,要么裁員走人。還補充道現在不少員工在崗積極性,主動學習性不高,為此還實行輪崗,甚至把業務員、幕后策劃、視頻剪輯人員拉來直播和出境,電商運營人員也要求掌握相關流程,在一定期限內看是否能培養獨立經營測品的全運營人才,留下有潛力和能力的進行提拔,其余辭退。
還有一深圳賣家雖表示沒裁員,但也計劃一兩年內凍結招聘,部分倉庫和辦公室退租,還爆料稱樓下的公司都已經跑路幾天了,被供應商債主找上門,聽見警車都在樓底下響。
對此,圈內認為還是夫妻店最為穩妥。像亞馬遜做大本來風險就高,搞合伙人不如夫妻兩人配合默契可以完全信任商量,集中做幾個精品,月利潤十幾萬肯定是有的。一些夫妻店小賣家稱,大部分產品前期自己設計和找外包,集中有三款每月有幾十和上百單,月利潤20多萬,雖然近三個月利潤降了不少,但總體十幾萬也是不虧的。
武漢一夫妻店賣家稱原本就是一起全包選品運營、圖片視頻、打包發貨。后來亞馬遜規則收嚴了,動不動驗證和封店,同行一些賣家鏈接被搞死,自己利潤也壓了不少,最后妻子覺得風險大,搞得也太累了,讓丈夫請外包,自己去電商公司做了管理,現在看似雙保險,兩人稱努力兩年,還能在武漢拼套房。
貨代巨頭也不穩了?
電商平臺和賣家都在減員,一些航線運費持續暴跌,需求不滿大量空倉,物流貨代行業自然也不好過,一些國際貨代巨頭也卷入裁員潮中。
?
例如早在11月,全球貨代巨頭C.H. Robinson就表示要裁員1200人,多數還是副總裁和總經理級別的員工。早在C.H. Robinson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時,就表示員工人數超前,擁有約1.萬人,而第三季度業績遠低于預期,明顯暗示將削減勞動力成本。
除了C.H. Robinson之外,Geodis、Ceva和DB Schenker也都因出貨量不足以難以支撐業務,先后宣布裁員調整或部門重組。一些跨境圈內的貨代人員聽說也是上門宣傳推銷跑斷腿,裁員和績效管理間接降薪措施交替著來。
目前來看跨境圈內,裁員屬實是企業賣家無奈之舉,不破不立,企業做大做持久必須優勝劣汰,盡快適應環境和規則做出合理調整,減少無謂的舉措,保持現金流,擁有持續盈利能力才能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