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設為星標
1917年4月,列寧流亡蘇黎世時說:“有時候,幾十年什么事都沒發生;有時候,幾周內就會發生幾十年的事。”
2022年12月,寫字樓下的保安說:“以后不需要24、48小時核酸,給我看你的場所碼就行了。”
如果把新冠當成一場戰爭來看,2022年12月無疑是個重要的戰略轉折點,如同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會戰,從“戰略防御階段”正式轉入“戰略相持階段”,上一輪經濟周期結束,新一輪經濟周期開啟。
12月初的變化史所罕見、世所罕見,對所有人沖擊巨大。但對跨境出海人來說,沖擊還要額外再加兩個:
一是外貿出口數據居然下滑了。11月中國出口2960.9億美元,同比下降8.7%;
二是江浙居然包機出國搶單了。浙江宣布組織1萬家企業走出國門“搞錢”,某生物企業歐洲參展第二天,意向成交額2000萬美元。
這兩件事聯系起來看,你會發現許多事情就容易解釋得通了。
這世上最可怕的病是窮病。做生意,賺錢才是硬道理,對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行業、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這樣。
2023,大疫三年,“賺錢的邏輯”也在改變。
新冠對跨境電商、對品牌出海、對外貿供應鏈的影響,如皮膚的新陳代謝,有打擊和破壞,也有重塑和生機。
12月15日半夜,世界杯殺進決賽,昔日豪門離奇出局,老將八年王者歸來,“高盧雄雞”會師“探戈軍團”。
兩相比較,像極了今年旺季的電商平臺巨頭,幾家歡喜幾家愁。
亞馬遜從去年的搜索第一跌到今年第四,落后于沃爾瑪、塔吉特和科爾士,但仍以17.7%銷售份額領跑“黑五網一”;
沃爾瑪成為被搜索最多的平臺,折扣商品搜索超10億次,同比增長386%,貼著亞馬遜拿下14%份額。
以前大魚吃小魚,現在是快魚吃慢魚、新魚吃舊魚,時不時蹦出來一條兇猛的“鯰魚”。
“叛軍”Shopify繼續攻城略地:“黑五網一”期間全球商家銷售總額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創歷史記錄;旺季活躍買家5200萬,同比增長12%;截止四季度,店鋪量逼近200萬。
在平臺們“再破紀錄”的業績報告之外,很多人也感受到“黑五網一”與國內的“雙十一”越來越像:消費者“買不動”,商家“賣不動”。
表現最好的美國,“黑五”銷售額91.2億美元、同比增長2.3%;“網一”113億美元,同比增長 5.8%,這個數據算是“微增長”,但價格戰之下的利潤,不同商家冷暖自知。
(美國黑五銷售額年度趨勢,數據源Adobe Analytics)
旺季走到今天,許多企業已不再執著“低價狂歡”,節日大促不只單純的銷售行為,也是一次向用戶傳達品牌的機會,“始于價格,陷于品質,忠于品牌”,品牌是品牌出海的通行證。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時代在變,經濟環境也在變,外貿旺季節奏也在變,以2023為新起點,跨境品牌出海也將呈現出不同的新趨勢,分享5個出海小故事,希望對您2023年有所參考。
1、從「代工貼牌」到「自主品牌」
福建福清祥興集團,全球最大箱包制造企業,中國箱包第一生產出口基地,年產箱包1億只,巔峰時期“全球每5個箱包,1個出自祥興”。
祥興箱包產業鏈完整,旗下13個生產廠區、161條生產廠線,是新秀麗、彪馬、阿迪達斯等大牌的代工廠,同時擁有SUIESSWIN、GEM、COTS(亞洲品牌500強)等自主品牌,還收購了美國戶外運動品牌“Granite gear”和香港旅行品牌“TRA VEL PLUS”。
祥興的箱包業務,代工品牌占?60%,自主品牌占40%,同樣的車間,同樣的生產線,說不定還是同一個工人做的,微調設計風格,貼上不同商標,就能秒變各種國際大牌。你以為買的“巴黎設計、法國制造”,其實是“福清設計、福建制造”。
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從“微笑曲線”底部往兩端攀爬,類似企業還有很多,工廠有設計研發和產銷優勢,借助跨境電商實現品牌出海,已不再是難事。
2、從「傳統外貿一條線」到「2B2C兩手抓」
浙江永康,一個沒有五金礦產的“五金之都”,從黃帝鑄鼎到春秋鍛劍,冶金技藝世代流傳,用當地話說“血液里都流淌著五金”,很多路名都是“五金X街”。
中國每年8億只保溫杯,6億產自永康,誕生“國內保溫杯上市第一股”哈爾斯,中國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杯蓋可旋轉5萬次(業內通常幾千到一萬次),被作為G20“國禮”……但這些榮耀,都改變不了永康人困于永康的命運。
國貨之光,怎么才能繞過中間商,出海直面商家和消費者?
2021年,哈爾斯開始探索自主品牌,通過跨境電商邁向品牌出海。為避開大牌,哈爾斯以“皇冠”品牌切入亞馬遜,“品牌出海,產品先行”,擁有原創設計和能打質量的“皇冠”一炮打響,贏得大量忠實粉絲;同時哈爾斯面向2B,設置企業客戶批發價,成功實現“2B2C兩手抓”。
電商平臺和海外倉的崛起,讓國內產業帶“借船出海”直面消費市場,價值鏈向后延伸,拿下更高的品牌溢價。
3、從「黃金廣告位」到「百萬大V」
2020年10月25日,彩妝品牌花西子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發布“苗族印象”巨幅海報;2022年,花西子上線46個國家獨立站,入駐亞馬遜、Shopee等,覆蓋日、美和東南亞多個市場。
福布斯分析認為,作為對標Dior、Chanel的線上國潮品牌,花西子開拓海外重點發力社交媒體和美妝網紅的流量。
例如推廣新品前,花西子聯合當地幾十萬粉絲的“微型網紅”,直播產品化妝教程,一旦某條視頻走紅,能帶來百萬、千萬級曝光率。
此外,在北美、西歐、日本等主流市場,花西子發力Instagram、Tik Tok、Twitter等海外社媒,與當地不同膚色達人合作,甚至根據當地膚色定制色號。
從線下推廣到線上曝光,從“黃金廣告位”到“百萬大V”,直播、短視頻、算法媒體的崛起,讓國貨出海的推廣渠道更多、快、好、省。
相比電視黃金時間,商場巨幅廣告,找個百萬粉絲「美妝博主」直播帶貨更簡單,一個不行,那就找十個。
4、從「一家獨大」到「百家爭鳴」
可能很少人注意,1994年誕生的亞馬遜,已經“奔三”了,這位“90后”正在被“10后”們追著。
有人的地方,除了有江湖,還有流量。
“中國制造,亞馬遜銷售”之外,品牌出海的路上,第二梯隊、社交電商、獨立站也在崛起。
Shopify創始人盧克說過:亞馬遜試圖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而Shopify則在幫帝國的叛軍武裝到牙齒。
二者的區別從基因就開始了,亞馬遜是“買家中心論”,追求優秀的貨源;Shopify是“賣家中心論”,追求優秀的品牌。亞馬遜買家追求性價比,不太在乎店鋪粘性,Shopify恰好抓住這一點,正面干不過亞馬遜,就選擇逆向打法,通過培養品牌吸引力,建立顧客忠誠度。
不少商家對亞馬遜和Shopify的態度很“both/and”——兼收并蓄,而非“either/or”——非此即彼,畢竟二者都尚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從「一家獨大」到「百家爭鳴」,對品牌出海最大的意義在于,當消費狂歡逐漸疲憊,品牌可以在更多新節點上,實現營銷新突破。
從平臺到社媒到獨立站,本質是交易模式的創新,降低成本和風險,吸引更多消費者聚集,繼續帶動交易模式創新,形成飛輪效應。
5、從「在家接單」到「出國搶單」
10月17日,世界五大車展之一“巴黎車展”時隔四年回歸,比亞迪攜唐、漢、元PLUS,長城汽車攜魏牌摩卡PHEV、拿鐵PHEV、歐拉好貓等新能源電動車型亮相,拿下多國訂單。
11月5日,上海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127國2800多家企業參展,一年意向成交金額735.2億美元。
“郵件百封,不如參展一趟”。
中國出海企業尤其2B訂單金額大,周期長、信任成本高,面對面的線下展會和客戶拜訪,是談單成交的主要渠道。
疫情三年來,許多企業經歷過多年老客戶失聯、換供應商,這也是浙江、江蘇、廣東、四川等地官員和老板們“坐不住”的原因之一,義烏甚至早在7月就出去了。
這背后除了政策變化,更深層原因在于:錢更難掙了。
一是蛋糕小了。歐美持續通脹,消費者錢包緊張,部分品類需求減少,要走出去找更多新訂單;
二是有人搶蛋糕。2022年美國從歐洲進口商品金額4490億美元,首次超過從中國進口的4180億美元。
“百團千企萬人”出國搶單,既是向國際市場要新增量,也是中國品牌出海的一次主動進攻。
結語
今年沒閏月,1月份就過春節了,工廠放假也比往年更早,可能讓部分客戶陷入“兩難”:海外還有備貨的,現在下單擔心占用資金;年后再下單,工廠得2、3月份才出貨,可能斷貨。
好一點的是,集運船價已連跌24周,頭程能省不少錢;船司在不斷削減班次,明年會不會漲回來還難判斷。
此外,還要考慮疫情、匯率、罷工、擁堵等突發因素。
品類不同打法不同,建議客戶按自己節奏,提早溝通工廠生產情況,綜合考慮生產周期、船期和現金流,為春節期間和來年2個月的銷售,可適量備一部分貨到海外倉。
最后,祈愿新冠疫情早日結束,海晏河清。中國出海企業賺錢的激情和能力舉世無雙,只要沒有限制,就會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