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獨立站賣家“瘸腿”后,又遭一擊,谷歌沙盒再扼流量咽喉》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標題大家有沒有什么感觸?當很多人覺得跨境電商平臺利潤低,商家內卷的同時想伸手去觸碰獨立站領域,獨立站又傳來噩耗。
在此先跟大家說下目前獨立站的情況,據2021.7月國家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獨立站商家數量已達20萬商家。跟平臺不一樣的是獨立站主要流量獲取渠道付費推廣,在流量饑渴的今天,谷歌,facebook,Tiktok,Pinterest都成為了商家的不二選擇。 其中據商家透露Facebook是獨立站賣家較大的、也是轉化效果較好的流量來源之一。
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facebook轉化出現大額下滑,據多名商家透露,產品轉化率對比以前降低了1.5%,同樣的推廣費用縮減了6倍以上了。原因其實很簡單,facebook大量用戶為蘋果用戶,可以根據蘋果手機搜索給其推薦產品,自從蘋果手機保護用戶隱私推出不跟蹤軌跡之后用戶精準度就少了很多,當前只有16%用戶選擇可允許跟蹤。谷歌沙盒其實殊途同歸,道理都是檢測用戶瀏覽網頁的痕跡給用戶推薦產品,這個就跟我們說淘寶是千人千面是一樣的道理!
說到這里,我想說跨境品牌出海其實不止獨立站,還有前景大好的東南亞市場,也堪稱東南亞的“流量霸主”的Lazada&shopee!
為什么我稱Lazada&shopee為東南亞的流量霸主,下面給大家附上一組數據就知道了!
1. 人口高度移動化,經過疫情的催化目前已經實現70%人口線上化,網購需求巨大,增長空間大,且電商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其他市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Lazada平臺
2. RCEP國家政策支持,文化相近,線上環境向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Lazada平臺
我們都知道東南亞馬六甲一帶有很多華人定居經商,疫情之前大多都是通過線下實體成交為主,網購環境跟頻次遠遠低于國內。就在2020 疫情爆發之后,線下封控期間加急催化了線上網購的步伐,直到今天據我們了解,線上交易體量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線下。
說到這里很多商家可能會問東南亞怎么入駐呢?東南亞出海有兩種模式,下面給大家一一解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Lazada平臺
跨境店鋪入駐模式及要求:(1)中國營業執照 (2)企業或者法人支付寶驗證 (3)國內發貨 (4)Lazada一次性開通6個站點,shopee首站選擇臺灣,馬來或者菲律賓,后續根據考核逐步開放。
物流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Lazada平臺
本地店入駐模式及要求:(1)本地個人店或本地企業執照 (2)只能覆蓋當地國家 (3)本地倉儲發貨
文章最后給大家分享一下東南亞電商熱銷品類,希望給商家朋友們一些指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Lazada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