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升值的人民幣終于松動了!
3月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終于有了“松動”的跡象,從6.31左右的高點一路下探。整個3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較2月末的6.3111累計貶值322個基點,貶值幅度為0.51%。
4月,伴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進一步加強,美元指數持續攀升,4月以來的15個工作日中,美元指數實現13個工作日上漲,成為4月以來的最強貨幣。
4月19日18:30左右,離岸人民幣突破6.40重要關口,并于次日凌晨觸及到6.42的高位。4月20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直線走低,一度逼近6.44大關。
在岸人民幣方面,4月20日的人民幣中間價設在6.3996,在20日的早盤交易中,人民幣對美元一度摸高至6.41的水平,這是今年年內在岸人民幣匯率首次站上6.40的關口,也是自2021年10月19日以來,在岸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首次觸及6.41的水平。
4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以6.4150開盤后,接連跌破6.42、6.43、6.44和6.45關口,16時30分收于6.4500,較上一交易日跌347個基點,貶值0.54%。
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大幅走低。4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單日貶值0.6%,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過1.1%。
新冠疫情暴發以及美元強勢導致2020年上半年人民幣貶值。上一輪人民幣匯率的低點出現在2020年5月,在7.1左右。
與2020年那一輪人民幣貶值背景相似的是,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增大,也是主要來自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基本面下行壓力與美元走強兩方面的因素。
圖片取自焦點視界
在岸人民幣觸及2021年10月19日以來低點
中金外匯預測,4月底美元/人民幣匯率為6.39,區間在6.35-6.45之間。此外,受近期人民幣匯率穩中偏弱的趨勢、中金將6月底的美元/人民幣匯率預測由6.40上修至6.50,但依舊維持年底6.65的預測,面對“三重壓力”,匯率適當的估值修正將有利于總需求的企穩恢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日元匯率創50年最長連跌,對日貿易風險暴增。
本周二亞洲交易時間,日元匯率加速下跌,日元兌美元跌破128日元重要關口,日間跌幅超1%,創一周最大跌幅。在經歷周二下跌后,日元兌美元已連跌13天,創1971年有數據以來最長連跌。僅一個半月時間,日元相對美元已經貶值超過10%。甚至有激進觀點認為,日元兌美元130:1的匯率只是一個開始,該貨幣對可能在明年3月底達到150:1。
日元兌人民幣匯率也持續下跌,日元兌人民幣周二跌破0.05元關口。如果從年初開始計算,日元匯率相對人民幣貶值幅度超10%。如果從2021年初開始計算,日元相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也超過了20%。
日元暴跌使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相關負面影響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比以往更加嚴重。
從日本國內物價來看,企業的成本正在上升,但并未充分傳導到消費端。數據顯示,3月份,衡量企業之間商品和服務價格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同比上漲9.5%,接近紀錄高位;以日元計價的進口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33.4%,這表明日元近期的下跌正在推高日本企業的進口成本。不過,由于工資增長疲軟拖累了消費,日本企業將上升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速度一直很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