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2日,亞馬遜秋季PrimeDay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早地拉開了假日購物季的序幕。在十月份就開展PrimeDay,對于亞馬遜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而在線下,零售業者也早已摩拳擦掌,開始推出促銷活動,以便爭搶客戶。
然而,近幾個月來,隨著通脹高企、歐美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歐美的消費零售已呈現疲軟態勢。即將到來的旺季能否催熱線下購物?
1.提前開跑
線下大佬已打響旺季第一槍。
10月6日,塔吉特(Target)開啟第一波假日促銷,活動持續三天,到 10 月 8 日結束,為接下來的大促造勢。
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表示,將為年終節慶購物者提供優惠,沃爾瑪將延長其假日保障退貨政策,顧客在 10 月 1 日或之后購買的商品(包括電子產品和 Marketplace 產品)都可以在 2023 年 1 月 31 日之前退貨。雖然沒有看到明確的大促信息,但其在9月份的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計劃在年底購物季期間提供數千種超級折扣商品。
而更多訊息表明,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商正在加碼旺季,包括百思買(Bestbuy)在內的其他零售商也在將倉庫里堆積的庫存進行降價銷售。
有業內人士告訴雨果跨境,塔吉特的搶跑背后,是線下消費的復蘇。相比疫情初期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加速轉移至線上,而在疫情逐漸消退后,購物者正在重返實體店,在線下花費了絕大多數的零售資金。美國商務局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零售總額達到了5萬億美元之多,但電子商務銷售額占比僅占得13.2%,甚至低于2021年較2020年零售額增長的百分比(17%)。而逐漸到來的節日也正在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根據市場研究數據和技術公司Numerator對美國市場調查發布的“2022年假日預覽”數據結果顯示,根據調查發現,美國人在假日購物季的消費意愿仍然非常高。9月底,全美零售聯合會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NRF)調查的2000名消費者中,62%的人表示仍將進行采購,即便縮減其他開支,也希望能夠和家人朋友向往年一樣慶祝節日。
此外,目前歐美已在防疫政策方面逐漸松綁,有望為今年的購物旺季增加新的“燃料”。
被疫情壓抑的線下消費正逐漸恢復,而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受疫情影響發生變化,讓許多消費者更愿意在整個季節分散購物。泉州敏翔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杰告訴雨果跨境,前兩年,由于受疫情、物流等因素影響,美國商品供應阻滯,供應鏈中斷,消費者擔心到貨延遲,因而提前采購假日禮品。此外,今年物價高漲,為避免所需商品節日漲價,消費者提前采購的心理依然存在。Bankrate理財網在9月所做的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假期購物者計劃在10月底的萬圣節之前開始購物,38%的人計劃在11月開始購物,僅有12%的人則是想等到12月進行假期購物。消費者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分配預算,并為他們的假期購買尋找最優惠的價格。
因此,零售商針對市場形勢與消費者需求進行了調整,確保能夠滿足消費者在時間和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2.通貨膨脹
線下零售的積極造勢,一方面是為了迎接看起來旺盛的購物需求,另一方面則還是在為歷史“還債”。
對線下零售商們來說,這將是一個關系重大的假日季。2020年初以來,為了應對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消費習慣和需求的變化,商家開始增加庫存,但隨著疫情形勢緩解,一些商品出現積壓,這就要求零售商們積極提供折扣,否則將面臨必須持有過多庫存的高昂成本。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最新數據,7月份百貨商店的庫存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0%。
作為清理庫存的關鍵時期,年終購物旺季收到零售商的格外重視。通過提前開始年終促銷活動,零售商們希望在傳統的購物季節之前,就開始利用打折、降價來吸引購物者,以刺激市場。
消費者的購物熱情高漲,零售商的需求迫切,但橫亙在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還有通貨膨脹問題。隨著物價大幅上漲和美聯儲加息以抑制通貨膨脹,消費者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當下,美國正在面臨著幾乎是40年來的最高水平的通貨膨脹率,多項調查報告顯示,雖然民眾消費意愿強烈,但高通脹仍給美國購物季蒙上陰影。德勤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家庭今年在節日禮物上的平均花費為1455美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與2021年持平,而這很大程度上是物價上漲所致;富國銀行的一份報告稱,受實際工資下降等因素影響,美國民眾財務狀況受到負面影響,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減少假日開支。上升的生活成本讓消費者在花錢上變得更斤斤計較,價格成為消費者在購物時首要考慮因素。此外,美國征信機構環聯公司的報告也顯示,近33%的消費者計劃今年減少購買禮物,約2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選擇更便宜或更實用的禮物。因此,這些購物者會開始去計算每一分錢的取向,在開始正式花錢之前,就先規劃好購物計劃并做好預算,把更多的預算花在必需品上。
這一調查結果在早前結束的亞馬遜秋季會員日上也得到了驗證,根據研究公司Numerator對1025名亞馬遜買家的調查,在prime day期間,會員從第三方賣家處購買了超過1億件商品,約有58%的商品價格低于20美元,在大件商品上的支出較少。
這些都意味著,零售商想要讓消費者從口袋中掏錢也并不容易。
商超與門店在旺季利用促銷來增加銷售,但降價與折扣同時將造成利潤下滑。因此,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也正在通過各種方法降低成本,例如在假日購物季雇傭較少工人來壓低成本。
年終購物季是零售商搶占市場的大好時機,但面臨的難度不小。
3. 熱鬧與虛無
“如果說2020年的關鍵詞是線上零售爆發,2021年的關鍵詞是供應鏈阻滯,那2022年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幾乎是各種因素疊加。”陳杰表示。
陳杰指出表示,跨境賣家狀況如何,一般在8、9月份就會有征兆,“因為往年11月持續到12月一般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旺季,算上貨物運輸等,賣家在8月份左右就要開始進入備貨周期,以保證足夠的貨物銷售。然而,今年卻有點反常,不僅跟前兩年的火爆無法相提并論,與疫情前階段也有落差?!?/p>
貨運量往往能被視作一個旺季走勢關鍵的晴雨表。不少行業人士表示,由于庫存過剩的零售商紛紛取消了海外訂單,貨運公司也降低了對年末西方傳統假期前貨運量的預期,傳統的貨運旺季盛況難重現。
“在泉州,不只鞋服產業,傳統的對外產業還有工藝品等,在我周邊都沒有特別能讓人提得起勁的訂單。美國冬季假日購物表面上看似熱鬧,但對于中國賣家來說,除了一些季節性產品,比如保暖類產品賣家可能會有點參與感,其他賣家對旺季的到來其實并無多大實感甚至還有點涼意?!标惤苷f。
回過頭看亞馬遜這次的秋季會員日,其實也沒弄出多大的聲響,雖然不排除首次進行的因素,但也從側面反應了一個狀況,“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在當下階段,從消費者到零售門店到上游的工廠,其實都有點迷茫?!?/p>
對于中國賣家而言,線下渠道正逐漸被重視。近年來,不少的頭部賣家,都在發力海外線下渠道以打開新的銷售渠道,而一些傳統外貿品牌,其實也早已布局海外線下渠道。雖然有少量賣家已初步見效,但大部分還仍在路上。
“不管是跨境電商賣家還是傳統貿易品牌,中國賣家現在真正有實力進軍線下的并不多,而渠道也可能是通過開設品牌店、入駐大型連鎖商超、區域經銷商銷售產品等方式。”陳杰表示,對于中國品牌而言,能否進入國外線下零售市場,基礎條件還是產品好、品牌形象好,但深層次的仍然是資金問題,與國內零售市場相似,布局線下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撐,在這方面,海外市場的難度無疑更加復雜。
而當下,市場環境更為復雜,因為疫情而導致的交流障礙還并未消除,中國賣家要進入國外市場的渠道并不暢通。在后疫情時期,實體經濟依然會在未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及線下渠道也可以成為目前賣家的另一選擇,只是現階段缺乏新興的資源和模式。